万润股份(002643):存货减值拖累Q3业绩 新项目陆续达产驱动成长

2022-11-06 15:00:07 和讯  国海证券李永磊/董伯骏
事件: 10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4 亿元,同比+19.18%;实现归母净利润6.44 亿元,同比+30.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95%,同比增加1.73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9.23%,同比增加2.60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8.38%,同比增加1.64 个百分点。
其中,2022 年Q3 实现营收12.57 亿元,同比-11.17%,环比+3.41%; 实现归母净利润1.53 亿元,同比-20.12%,环比-40.7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1%,同比减少1.06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42.54%,同比增加9.75 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11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3.71%,同比减少0.80 个百分点,环比减少9.65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Q3 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存货减值拖累业绩
2022 年Q3,公司实现营收12.57 亿元,同比-11.17%,环比+3.41%; 实现归母净利润1.53 亿元,同比-20.12%,环比-40.73%。从毛利率角度看,公司2022 年Q3 销售毛利率达42.54%,同比增加9.75 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11 个百分点,展现出较好的盈利水平。而公司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出现下滑,主要由于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10 月28 日,公司公告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前三季度公司计提减值合计9688.26 万元,其中应收款项供计提坏账准备31.69 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656.57 万元。这部分计提主要计入三季度报表中,其中单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0.94 亿元,较去年同期多计提0.83 亿元,环比2022Q2 多计提0.99 亿元,造成净利润出现下滑。
现金流方面,2022Q3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2.83 亿元,同比增加1.31%。期间费用方面,2022Q3 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4.10%/14.40%/-2.17% ,同比+0.91/+2.56/-2.29 pct ,环比+0.93/-0.87/+1.94 pct。
新项目陆续达产,驱动公司未来成长近年万润股份加速扩张,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9.30 亿元,同比增加93.22%。其中万润工业园一期B02项目相关车间已完成GMP认证,预计2022年内投入使用;年产65 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2022 年上半年通过了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试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主要为开展工艺优化与调试,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公司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OLED 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一期项目”截至2022 年中工程进度达80%,预计2022 年内投入使用;万润工业园二期C01 项目用于扩增公司功能性材料产能,截至2022 年中工程进度达30%;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18 亿,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新增公司电子信息材料产能1150 吨/年、特种工程材料产能6500 吨/年、新能源材料产能250 吨/年,目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部分获取建设必要条件的辅助设施已经开始建设,生产主体车间建设相关手续也在积极推进中,待全部审核手续完成后建设周期为2 年。随着新项目陆续达产,将有效驱动公司未来成长。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新产品持续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各项研发工作,研发投入也持续增长。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2.68 亿元,同比+26.22%。目前公司拥有六千余种化合物的生产技术,依靠研发、自主创新,逐步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有技术并持续改进,使产品始终保持优势,同时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聚酰亚胺材料方面,目前公司聚酰亚胺材料产品包括单体材料与成品材料,技术层面目前可覆盖大部分高端产品,子公司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酰亚胺成品材料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同时,子公司九目化学于2021 年承接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无氟高稳定支状多元嵌段式燃料电池质子膜材料项目”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产品开发工作;此外,公司持续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相关领域下游行业发展情况,积极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进行专利布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综合考虑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情况,对公司业绩进行适当下调,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9、12.16、14.20 亿元,EPS 为0.99、1.31、1.53 元/股,对应PE 为15、12、10 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技术更替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