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单晶材料技术领跑 者,高镍三元出货迅速提升。公司深耕正极材料领域近20 年,致力于单晶技术研发,2009 年推出第一代大单晶三元正极,经过多代产品迭代,2018 年推出大单晶高镍低钴8 系产品,目前实现了单晶体系对全系列产品的覆盖。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三元正极实现营收95.79 亿元,其中高镍(镍8 系、9 系)三元正极占比达35.6%,义龙三期10 万吨高镍三元产能(兼容钠电正极)建成投产后高镍出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行业高镍化、单晶化趋势明确,公司单晶份额领先同业。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21 年CR5 达55%,集中度显著低于隔膜、电解等锂电材料。从细分技术层面看,高镍化提高材料能量密度,单晶化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安全性提升的同时能适配更高的电压平台,带动能量密度提升,是行业技术迭代的两大演进方向,渗透率快速提升,2021 年高镍三元市占率38.3%,2022 年1-4 月单晶三元市占率42.7%。高镍及单晶的市场份额较为集中,根据鑫椤资讯,2022H1单晶三元CR4 达77%,其中振华新材市占率为19%。
前瞻性布局钠电正极,2023 年起有望加速放量。钠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相比锂电,其作为正极材料的成本优势显著。在供需紧平衡预期下,碳酸锂2023 年全年均价有望维持在40 万元/吨以上,钠电池迎来商业化发展窗口期,有望率先在电动两轮车、A00 级新能源乘用车、储能等场景得到应用,预计2023 年为钠电量产元年。公司选择层状氧化物路线生产钠电正极,截至2022 年9 月末,公司钠电池正极累计送样0.68吨、销售5.35 吨,定增新建10 万吨高镍正极材料生产线,兼容钠电正极生产,2023 年起有望将逐步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4 年公司钠电正极出货0.8、3 万吨,业绩弹性将加速释放。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32/13.55/18.41 亿元,同比增长198.61%/9.98%/35.86%,假设2023 年定增发行完成,则摊薄EPS 为2.78/2.36/3.21 元,对应PE 为17/20/14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结合钠电正极出货预期,给予2023 年25 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钠电进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