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比亚迪发布2022 年12 月产销快报:12 月公司汽车销售23.52 万辆,同比+137.3%;全年累计销售186.85 万辆,同比+152.5%。新能源乘用车方面,12 月销售23.46 万辆,同比+152.7%;全年累计销售185.74 万辆,同比+212.8%,其中DM 车型94.6 万辆,EV 车型91.1 万辆。
投资要点:
专注新能源成效显著,王朝网继续贡献主要销量。自2022 年3 月公司全面停产燃油车以来,EV 与DM 车型齐头并进,销量高速增长,叠加产能的持续落地,公司用半年时间完成了月销从10 万到20 万辆的跃升。2022 年1-11 月,汉/唐/宋/秦/元家族分别实现EV 销量13/2/6/14/20 万辆,DM 销量11/11/36/18/-万辆;根据乘联会11 月销量排名,汉、秦在新能源轿车中位列第二、三名;宋、元PLUS、唐在新能源SUV 中位列第一、三、四名。
海洋网版图快速铺开,新车型逐一实现畅销。自2021 年8 月上市后,海豚销量持续突破,2022 年12 月销量为26074 辆,连续6 个月销量超2 万,稳居A0 级市场销冠。分别于2022 年3 月和7 月上市的新车型—驱逐舰05 和海豹,12 月销量分别达6107/15378 辆。12 月9日,海洋网全新SUV 车型—护卫舰07 正式上市,当月销售1805 辆,该车型搭载超级混动技术,与王朝网的唐混动版相对应,提供100/175/205 KM 三种续航版本。至此,海洋网产品矩阵中,海洋生物系列已上市海豚(A0 级轿车)、海豹(B 级轿车)两款纯电车型,军舰系列已上市驱逐舰05(A 级轿车)、护卫舰07(B 级SUV)两款混动车型。此外,比亚迪或将于2023 年推出护卫舰05、驱逐舰07、海鸥和海狮等车型,海洋网产品矩阵持续扩充。
腾势&仰望双品牌攻占高端市场。腾势重组后的首款车型—腾势D9于2022 年10 月正式交付,目标30 万元以上高端MPV 市场,交付后取得较好成绩,10-12 月分别销售350/3451/6002 辆,在国内11 月MPV/新能源MPV 排行榜中位列第五/第一。高端品牌仰望将于2023年1 月5 日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硬派越野车型R1 将一同亮相。仰望定位为百万级高端品牌,将搭载颠覆性技术,提升新能源车的安全与性能表现至全新高度,展现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最强能力。
乘用车单月出口破万辆,海外市场多点开花。2022 年12 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1320 辆,连续两个月破万辆。12 月8 日,公司在马来西亚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马来西亚乘用车市场,并发布首款车型元PLUS(售价约合23 万元人民币),同时携海豚、海豹亮相。同时期,公司参展泰国国际汽车博览会,凭 ATTO 3(元PLUS)获得单款车型销量冠军。除亚洲市场外,比亚迪在欧洲、南美等地区的出海计划也已步入正轨。此前,公司正式向欧洲推出汉、唐及ATTO 3 三款车型,并已在欧洲多国开启交付。1200 台DM-i 车型于12 月抵达哥伦比亚,创下DM-i 单次出口量历史新高。目前,公司新能源车足迹已遍布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出海计划的快速推进,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销量提升的又一重要增长点。
公司全系乘用车再涨价2000-6000 元不等,产品力+性价比继续保持竞争优势。2022 年12 月31 日,公司正式确认将于2023 年1 月1 日起对旗下全系新能源乘用车涨价2000-6000 元,此次涨价主要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终止影响。本次涨价为公司2022 年以来第三次官宣调价,此前公司曾在2022 年1 月、3 月两次调价,上调幅度分别为1000-7000 元、3000-6000 元。我们认为,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一方面由于“锁单”推动消费者下定,一方面由于公司产品性价比仍然极具竞争力,因此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依旧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2022 年公司超预期完成销量目标,我们将重点关注公司2023 年“新品投放、产能扩张、高端品牌、海外市场、盈利优化”几大看点,并上调对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24、6473、8534 亿元,同比增速为91%、57%、3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285、404 亿元,同比增速为383%、94%、42%;EPS 为5.06、9.80、13.88 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估值分别为52、27、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不及预期;新车上市进程不及预期;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能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动力电池外供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