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复材(300699):新旧产品有序过渡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23-01-12 13:00:08 和讯  德邦证券闫广/王逸枫
  事件: 2023 年1 月11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 2022 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5.18 亿元,同比下降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2亿元,同比增长22.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80 亿元,同比增长23.4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19%,同比增长1.59 个百分点。
  受旧产品降价及海外订单调整影响,收入增速转负。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在定型纤维产品降价以及海外客户订单调整影响下,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41%至25.18亿元,营收增速由正转负,分业务来看:1)拓展纤维板块: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量产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在2021 年降价的基础上再次下调导致板块收入承压,但价格较高的T700 级、MJ 系列和T800 级非定型碳纤维新产品贡献持续增加对冲定型产品降价影响,拓展纤维板块实现营收13.94 亿元,同比增长9.27%,增速较2021 年下降9.05 个百分点;2)能源新材料板块:碳梁业务前三季度销售收入5.36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第四季度受海外客户调整订单影响单季度仅实现收入1.26 亿元,导致全年碳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8.12%至6.62 亿元;3)通用新材料板块:由于2021 年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消化完毕,导致2022 年预浸料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60%至3.00 亿元,若扣除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业务影响,2022 年前三季度预浸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1.94%;4)制品及其他:复合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81 亿元,同比下降16.08%,精密机械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49亿元,同比增长2.19%,新业务光晟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25 亿元。
  收入减少下净利润增速提升,盈利能力优势凸显。虽然公司营业收入受旧产品降价及海外订单等短期影响导致阶段性承压,但得益于价格较高的新产品稳定投产、贡献占比提升,以及碳梁出口业务形成汇兑损益,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32 亿元,同比增长22.88%,增速较2021 年提升4.7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约37.0%,较2021 年提升7.9 个百分点,其中汇兑收益预计为0.92 亿元,而去年同期为-0.08 亿元。当前公司处于新旧产品交替过渡期,T800H 级、M40J/M55J 级和T700S/T800S 级等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形成的储备产品开始相继进入验证、投产阶段,CCF700G 级碳纤维也于2022 年8 月通过装机评审后具备在航空装备上批量应用的条件。我们认为,公司新产品逐步投产贡献业绩增量,有利于完善公司产品品类,并增强公司盈利能力,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重回高位至52.6%。我们认为,公司2022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提升,基本符合预期。
  23 年新建产能有望释放,巩固小丝束龙头地位。2021 年公司年产能仅为2655 吨,主要包括上市前已建成的威海生产基地以及两个募投项目。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包头万吨碳纤维项目,一期年产4000 吨T700S/T800S 级12K、24K 小丝束碳纤维产线有望在2023H1 投产。在建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有望跳跃式增长至8580 吨/年,中期有望突破年产万吨,并且持续聚焦小丝束优势领域。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小丝束碳纤维对性能和技术要求更高,进入壁垒高于大丝束碳纤维,而公司早在2005 年便成为国内军用碳纤维市场核心供应商之一,随着2023 年产能扩张落地有望持续保持高成长性。我们小幅调整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9.32、12.94 和15.16 亿元(前值为9.00、12.19和15.5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80、2.50 和2.92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方客户订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