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披露2 022 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2 年营业收入22.25亿元-24.19 亿元(YoY:15.0%-25.0%);归母利润2.32 亿元-2.58 亿元(YoY:3.5%-15.0%);扣非归母利润2.10 亿元-2.35 亿元(YoY: 0.83%-13.25%)。
疫情扰动渐弱,营收提速在即。2022 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部分业务的线下交付和推广收到压制,且费用端仍保持了一定增长,因此公司营收、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不过随着疫情扰动的减缓,公司2023 年业绩增长趋势明显。2022 年公司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这两大新业务板块的增速均超过100%,这两个板块也是公司2023 年重点发展方向,预期这两大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将于2023 年底超过10%,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新驱动力。同时远程ODC 交付模式的引入以及智能制造业务中自研产品的占比的提高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长期来看,随着制造业板块在未来几年的逐步复苏,下游企业还将持续在数字化化、建设、智能制造方面加大投入,公司相关营收提速在即。
进一步拓展使用场景,助力数字经济行业持续释放新动能。据《2022 中国数字经济主题报告》统计,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45.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16.2%,位居世界第二。公司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标的,近年来持续扩张覆盖范围,在半导体、PCB、医疗设备、新能源等领域均有突破。同时在自研产品方面,公司除了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之外,各项自研的业务平台如技术平台和数据平台等已拥有多家客户使用。在泛ERP 业务方面也有所突破,公司的业财业务以及供应链业务已有多个案例落地试试。我们认为,公司未来还将进一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拓宽业务面,释放新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结合公司本次业绩预告,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 23.34/30.02/38.58 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3.39/4.66 亿元,对应2023 年2 月2 日PE 分别为 58/41/30 倍,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自研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