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国产呼吸机龙头立足国内、发力海外,市占率领先公司成立于2001 年,是国内领先的呼吸健康领域医疗设备与耗材产品制造商,公司创立初期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后逐步拓展至海外,2021 年境外业务占比约70%。根据沙利文数据,2020年公司家用呼吸机市占率全球第六(占比1.7%)、国内第三(占比15.6%)。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42 亿元增长至6.63 亿元,CAGR 46.94%;归母净利润从0.65 亿元增长至1.46 亿元CAGR 117.33%,2020 年疫情、2021 年飞利浦召回事件催化业绩高速增长。2022Q1-Q3 业绩延续高增,营业收入+123.64%至10.14 亿元、归母净利润+127.05%至2.70 亿元。
行业: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增长提速,国产品牌性价比抢占市场规模: 全球及国内市场加速增长, 国内渗透率低位。家用无创呼吸机是COPD/OSA 的非药物治疗首选方案,COPD/OSA 患者基数较大叠加疫情影响,家用无创呼吸机规模增速有所提速。(1)全球:2020 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规模27.1 亿美元,CAGR16-20 12.2% →CAGR 21E-25E 16.5%;核心配件通气面罩16.2 亿美元,CAGR16-20 19.7% → CAGR 21E-25E 11.5%。(2)中国:渗透率低位,增速高于全球。2020 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规模12.33 亿元,CAGR16-20 20.4% →CAGR 21E-25E 22.5%;通气面罩市场规模1.91 亿元,CAGR16-20 28.7% → CAGR 21E-25E 18.2%。
格局:海外龙头占据主要市场,飞利浦召回格局迎变。(1)格局:2020 年全球家用无创呼吸机CR2 近80%,瑞思迈(40%)+飞利浦(38%)占据主要市场;中国市场CR2 低于全球,国产品牌性价比抢占市场,怡和嘉业表现亮眼,市占率前三分别为飞利浦(23%)、瑞思迈(20%)、怡和嘉业(16%)。(2)往年格局稳定,21 年6 月飞利浦召回事件腾挪市场空间,利好其他竞争对手份额提升。
21A 飞利浦睡眠与呼吸业务-37%,21H2 瑞思迈收入+13%、22Q1-Q3 收入+18%,由于缺芯导致产能受限、基数较大,增速提升有限;怡和嘉业21H2 销售收入同比+95.98%, 22Q1-Q3 销售收入同比+130.1%。
对比:外资领先,国牌性价突出。产品对比来看,国产品牌基础功能已与外资品牌无明显差异甚至更优,部分核心功能仍存提升空间。价格对比来看,国产品牌普遍较外资品牌低50-70%。规模对比来看,瑞思迈FY22 收入规模35.78 亿美元(折合RMB 约240+亿元)+飞利浦2021 年睡眠及呼吸分部收入规模约17 亿欧元(折合RMB 约120+亿元)+怡和嘉业2021 年收入6.63 亿元。
怡和嘉业:走向全球的国产优质品牌,产品领先、渠道加速扩张产品是少数通过海内外认证的国产品牌,三横两枞策略下产品矩阵&配套服务日益完善。公司家用无创呼吸机产品通过了美国 FDA 认证、欧盟 CE 认证并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医保市场,是少数通过海内外认证的国产品牌。
此外,公司三横(家用、医用、耗材)+两纵(产品、服务)战略下,产品矩阵和配套服务日益完善。
研发投入稳定,核心算法持续迭代。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8%,历年研发投入稳定,疫情前研发费用率中枢10-15%。公司自主研发实力突出,呼吸机核心算法历经多年数据积累,已经迭代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控制算法,截至22H1 公司共拥有55 项软件著作权、近20 人的软件研发团队。
健全的全球销售网络,国内持续发力。公司经销为主、直销为辅, 2019-2021 年经销商数量分别为639/719/755 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销商网络体系。海外市场经销商数量逐年提升,19-21 年海外经销商分别为281/350/414 家,旗下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定知名度且已纳入部分国家医保市场。国内市场历经多年发展,经销商合作稳定,服务与支持方面行业领先,截止目前公司产品体验中心共62 家、覆盖20 个省份;客户服务中心107 家,覆盖25 个省份.未来公司将持续发力国内渠道建设和市场教育,募投项目计划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000 个经销商渠道零售专柜和500 个经销商售后服务网点。
收入结构仍有优化空间,利润率提升可期。高毛利通气面罩收入占比仍然较低,收入结构仍有优化空间。根据公司公告,耗材毛利率较设备高约20-30pct;21 年公司耗材收入占比仅25%,远低于瑞思迈的50%。此外,公司产品持续迭代推新,新款研发储备充足,产品结构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国产呼吸机龙头,考虑产品迭代实力强、性价比突出,渠道持续稳定扩张,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14.5、19.3、24.5 亿元,同比增长119.4%、32.5%、27.5%;实现归母净利润3.7、5.0、6.5 亿元,同比增长155.2%、35.2%、30.3%,对应PE 分别为 39.59X 、29.29X、22.48X,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期业绩大幅上升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专利纠纷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