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源新材(603527)公司点评报告:传统优势产线持续升级扩产 积极拓宽新能源领域业务

2023-02-09 14:05:17 和讯  中原证券刘智/李泽森
公司是国内紫铜带材市场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紫铜带箔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立足于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紫铜带箔材产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工艺,已经成为国内紫铜带箔材细分行业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为领先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以电解铜等为原材料,经过十余年发展,利用自主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公司紫铜带箔材产品生产能力由设立之初的0.6 万吨/年,逐步增加至目前的10 万吨/年,紫铜带箔材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向客户提供多品种、多规格的紫铜带箔材系列产品。2021 年中国紫铜带材产量为81 万吨,公司2021 年产量为10.99 万吨,占比13.57%。由于紫铜带箔材具有含铜量高、导电及导热性好等特性,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散热器、换热器、电子电器和新能源等领域。公司近几年新材料销售实现量价齐升,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9A-2022Q1-Q3 公司新材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2.14%、111.07%、109.93%和111.68%;产销率分别为100.17%、98.95%、99.96%和100.4%。
公司传统主营产品生产线持续改造升级,扩产项目积极推进。公司铜板带业务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并积极建设新的生产线,通过公司子公司永杰铜业投资新建的年产10 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板带及5 万吨铜带坯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永杰铜业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2025 年公司紫铜带材产能可达20 万吨/年。公司压延铜箔生产线于2021 年开始投产,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2022 年上半年度,铜箔生产1112.23 吨。 公司的压延铜箔产品主要应用于 LED、印刷线路板、新能源软连接、板式热换器、背胶铜箔等;目前压延铜箔产品的加工厚度已达到9 微米。
公司在原有主营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能源领域业务,已基本实现新能源电池产业闭环。公司控股子公司众源新能源于 2021 年10 月设立,2022 年4 月开始投产,现有年产能为10 万件,目前正在产能爬坡,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托盘,主要客户为奇瑞、哪吒,并承接了奇瑞、哪吒新能源汽车全系车型的电池包托盘业务。2022 年7 月,众源新能源拟扩大产能,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托盘及储能用电池包托盘年产能扩建至50 万件,现已完成增资,正在推进产能扩建。公司子公司众源铝箔投资新建的年产5 万吨电池箔项目,其中一期年产2.5 万吨电池箔为公司2022 年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公司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设立了深圳众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以储能系统集成产品方案为主导,推动形成企业用户端储能系统产品及运营体系服务模式;制定并形成储能集成运营标准化体系;在能源领域积极布局能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源网荷储”的新生态网络体系,打造系统平台。现已于2022年7 月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正在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公司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预计公司2025 年产能可以达到年产20万吨(2 万吨铜箔)铜基材料,年产5 万吨电池铝箔,年产超过100 万电池金属结构件,拓展(用户侧)储能市场800MWh~1GWh,年产5 万吨高端防腐材料和保温材料。
公司投资中心培育和孵化一些以高精尖产品为主的优质项目,为公司战略实施筛选、储备、培育优质资产。公司投资参股的洛阳铜研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智能设备及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的设备制造商,其团队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洛阳铜研与公司通力合作,不断对公司铜箔轧机等生产设备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国产装备的技术水平。公司控股子公司哈尔滨哈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明光市设立了1 个生产基地,设计的年产能是5 万吨,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 年下半年竣工,其主要产品是防腐材料和保温材料,其中防腐材料相关产品可适用于重防腐环境,防腐材料主要可应用于造船、化工、军工、桥梁等领域。
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 和2024 年的EPS 分别为0.70 元、0.83 元和1.28 元,按照2 月7 日15.98 元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 分别为23.33 倍、19.72 倍和12.79 倍。 公司近年主要铜产品的产销实现快速增长,新业务板块不断拓展,目前已基本实现新能源电池产业闭环,公司下游需求方面电子、电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需求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公司营收和盈利会继续保持增长;目前公司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美联储加息超预期;(2)国际宏观经济下行;(3)地缘政治冲突加剧;(4)行业政策发生变化;(5)铜价格大幅波动;(6)下游需求不及预期;(7)公司产能供给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