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周一,上证指数报3284.16点,上涨0.72%,成交额3970.11亿。深证成指报12113.61点,上涨1.14%,成交额5821.32亿。创业板指报2573.18点,上涨1.10%,成交额2254.44亿。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300只个股上涨。两市合计成交9791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780亿。盘面上,饮料制造、CPO、食品加工、高压快充等板块涨幅居前,养殖、银行、航运、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9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3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56亿元。
外围方面,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11%,纳指涨1.48%,标普500指数涨1.15%,科技股多数上涨,热门中概股普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60%。WTI 原油期货收涨0.52%,报80.1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0.25%,报86.61美元/桶。COMEX 4月黄金期货收跌0.6%,报1863.50美元/盎司。
重要消息:
1、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000061)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九个部分。其中明确,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文件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3、2月13日下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京召开。期间,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续签仪式。根据协议,教育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教育数字化管理、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4、国家能源局2月13日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梁昌新在会上介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持续优化充电网络规划布局。
5、福建银保监局出台《关于金融促消费工作十条措施》称,要稳妥实施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居民住房消费。各银行机构要合理安排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流程,全力支持居民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措施》还要求,进一步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做好促消费的支付、保险与数字人民币服务。
6、2月13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7、据日经亚洲报道,日产发布了一款全新的EV(纯电动汽车)概念车。该车设想搭载可实现小型化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实车为全球首创。招商证券(600999)指出,一旦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好等多方面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或将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路线。对比全球发展情况,中国市场巨大,据SNEresearch测算,到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50%。目前固态电池处于渗透率“0-1的”阶段,预计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8、2月13日下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主论坛上发布了7项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中金公司称,教育信息化领域将继续做大做深,教育信息化厂商的产品及技术能力上升将成为核心竞争壁垒,利用数字化技术去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利好产品模式成熟、具备技术和渠道能力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商。
数据观察:
1、据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2、 央视财经:春节前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的行动,长三角各地政府、企业也纷纷赴海外抢单。仅江苏就签订外贸订单约200亿元。长三角各地基于自身较强国际竞争力和旺盛外需,新能源等产业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此外,精细化学品、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出口订单都有明显增长。
3、证券日报:今年以来,各地发力扩大投资。截至2月12日,多地发布了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总投资额合计达21.5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清单来看,新老基建投资共同发力,涵盖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信息智能、新材料等领域。
4、新华社:2023年开局不到一个半月,基金经理调研步伐已然火热。截至目前,共近200家基金公司展开了相关调研活动,其中11家调研次数已超百次。从关注领域来看,包括软件开发、半导体等领域的中小盘个股成为基金公司关注的重点。展望后市,业内认为,在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条件下,估值性价比高的成长板块或面临较好的投资机遇。
5、中证网:截至目前,已有12家稀土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或快报,除包钢股份(600010)外,全部预喜。业内表示,稀土价格的政策底已明确,2023年国内稀土指标增速或放缓。在供应格局持续优化和需求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已开启。
6、北交所:两融业务正式启动。2月13日,有投资者融资买入25只北交所两融标的股票,占北交所首批两融标的股票数量的45%,融资买入成交额合计372.31万元;融券卖出成交金额为0元。前述25只股票中,19只为北证50指数成份股。
7、2月13日龙虎榜中,共27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5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12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金龙羽(002882)、南网能源、新乳业(002946);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浪潮信息(000977)、中航电测(300114)、拓尔思(300229)。
8、2月13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9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3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56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三一重工(600031)、宁德时代(300750)、天合光能;净卖出额居前三的是亿纬锂能(300014)、洋河股份(002304)、五粮液(000858)。
公司直击:
1、视觉中国(000681):近期与百度旗下的AI作画平台文心一格将在创作者赋能和版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多项合作,共探AIGC内容产业发展方向。
2、万华化学(600309):2022年实现营收1655.65亿元,同比增长13.76%;净利润162.39亿元,同比下降34.12%;受全球大宗原料、能源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公司利润同比下降。
3、开普云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数字人已与OpenAI的GPT3-003接口完成对接,待ChatGPT接口开放后即可快速完成集成。
4、通宇通讯(002792)在互动平台表示,CPO技术样品已经部分客户测试认证,预计明年可实现量产。
5、恩捷股份(002812)公告,控股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2023年度《保供协议》。
6、2月13日晚间,中航电测公告表示,该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2个交易日内(2023年2月10日、2023年2月13日)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有关规定,均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在2月13日的异动公告中,中航电测具体重申了此次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本次交易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本次交易的审批风险;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交易作价尚未最终确定的风险;本次交易方案调整的风险。
具体到交易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中航电测表示,尽管在本次交易的筹划及实施过程中,交易双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尽可能缩小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范围,减少内幕消息传播,但是不排除有关机构和个人利用关于本次交易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可能,因此本次交易存在因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或异常交易可能涉嫌内幕交易而被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
7、中文在线(300364)在互动平台表示,Chatgpt等AI模型均需要海量数据(603138)支撑,公司积累了海量的正版数字内容资源。
8、恒烁股份发布异动公告,CiNOR存算一体AI推理芯片与ChatGPT等云端应用差异较大。
9、科恒股份(300340)发布异动公告,钙钛矿平板涂布设备尚处于前期技术验证阶段。
机构视点:
对于当前市场走势,源达认为,昨日上证指数午后维持震荡上行状态,分时上黄线继续领涨白线,市场赚钱效应有所保持,而且从成交量看尾盘走高较前一交易日呈现放量格局,说明资金参与性有所提升。日线级别上走出多方炮看涨形态,接下来关注3300点附近的突破情况,毕竟这是前期资金反复争夺的位置。创业板指日线走出反包状态,而且收盘站上13日均线之上,周二注意这个位置能否得以守住。另外,上证50和沪深300也呈现看涨之势,大盘指数与小票指数形成共振。操作策略上,市场指数呈现共振格局,盘面个股活跃性也比较高涨,中期多头趋势并未改变,因此建议保持多头思维。只不过短期一致上攻后可能会面临分化走势,因此操作上建议继续做好节奏把握,低吸为主。
方正证券(601901)指出,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与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1月信贷数据大超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主要来自基建贷款和企业短贷增加。信贷数据“开门红”释放出经济加快复苏信号,同时目前国内通胀数据保持温和,未来通胀上行压力有限,货币政策仍然存在空间。我们认为本轮盈利快速下行周期已经结束,未来股市行情上行仍然可期。从名义经济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经济更可能会是温和的L型复苏,这种环境下,成长股预计还是会有更好的机会。
(责任编辑:邵晓慧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