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1.86 亿元(+13.69%),归母净利润8.72 亿元(+9.17%),扣非后净利润6.95亿元(+1.11%)。
点评:
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均衡生产巩固深化,归母净利润8.72 亿元(+9.17%)。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同时公司拟吸并中航机电,打造航电系统旗舰平台。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1.86 亿元(+13.69%),归母净利润8.72 亿元(+9.17%),扣非后净利润6.95 亿元(+1.11%)。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32.86 亿元(+13.21%),归母净利润1.77 亿元(-20.88%)。公司各子公司圆满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保证了飞机交付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同时,公司经营计划管控扎实推进,均衡生产巩固深化。未来,公司还将积极谋划延伸拓展大防务业务,统筹组织开展新兴市场研究,重点开拓航天、兵器、船舶等领域,推动机载技术跨域应用。
三费费率下降,研发力度加大,加速推进机载技术跨越发展。2022年,公司毛利率31.54%(+2.45pcts),净利率8.06%(-0.25pcts),公司三费费用率下降,研发费用快速上升。公司三费费率11.22%(-0.23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0.9%(-0.14pcts),管理费用率9.13%(-0.26pcts),财务费用率1.19%(+0.17pcts)。公司研发费用11.91 亿元(+2.24pcts)。公司加速推进机载技术实现跨越发展,分层推动各项技术创新发展,且面向不同产品分类开展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同时,公司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多家子公司成立技术中心、专业实验室,打造“沉浸式”科研环境,有助于公司长久发展。
公司持续备货,行业景气持续。存货71.06 亿元(+16.26%),其中原材料(占比37.47%,同比+19.54%),在产品(占比31.09%,同比+15.14%)。同时,公司预收款0.21 亿元(+256.53%)快速上升。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备货,行业景气持续。2022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4 亿元(由正转负),主要由于公司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合计108.14 亿元(+25.43%)。
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加快推进民机业务有序增长。公 司作为C919 项目生产供应商,提前布局CR929 项目。公司加强民机研发能力和业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参与其他型号的配套生产需求,在国产支线涡桨客机MA7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以及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上进行产品配套,配套产品从设备级向系统级稳步迈进。在民机服务方面,与昂际航电、各航空公司等开展业务合作开展航材分销、民航维修、民机加改装、航线运行支持业务,力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换股吸并中航机电项目工作稳步推进。2022 年6 月,公司发布资产重组公告,中航电子拟换股吸并中航机电,实现航空电子系统和航空机电系统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航空工业机载系统综合实力。相关议案在10 月26 日股东大会获98.4%高票通过。12 月21 日,吸并项目通过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
投资建议: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业务覆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未来或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放量以及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2、11.8、13.3 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3.2X、28.7X、25.3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