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34.3 亿元,同比下降8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 亿元,同比增长300.9%。公司营收大幅下降、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2022 年年初公司全面完成资产重组工作,主营业务由房地产开发销售变更为绿色能源投资建设运营。截至2022 年年底,公司的建设运营装机规模687.7 万千瓦,此外取得建设指标150 万千瓦,有望在未来持续转化为运营资源。公司未来有望撬动475.5 亿元的总投资,连同再融资共同保障“十四五”期末30GW 装机容量目标的实现。
事件
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34.3 亿元,同比下降8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 亿元,同比增长300.9%。
简评
顺利完成转型,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34.3 亿元,同比下降8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 亿元,同比增长300.9%,符合此前业绩快报的公告。公司营收大幅下降、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2022 年年初公司全面完成资产重组工作,主营业务由房地产开发销售变更为绿色能源投资建设运营。
在手资源丰富,装机规模稳步提升。2022 年公司通过多渠道开展资源拓展,成功获取新疆阜康100 万千瓦多能互补大基地项目,全年共计锁定资源1203 万千瓦。截至2022 年年底,公司的建设运营装机规模687.7 万千瓦,其中自主运营429.7 万千瓦,在建258 万千瓦;此外,公司取得建设指标150 万千瓦,有望在未来持续转化为运营资源。截至2022 年年底,公司在手的货币资金共48.8 亿元,应收补贴款46.3 亿元,合计95.1 亿元,按照20%的资本金计算,可撬动约475.5 亿元的总投资;同时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 50 亿元,用于青海区域部分项目开发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丰富的资源预计可保障“十四五”期末30GW 建设运营装机容量目标的稳步实现。
发电量平稳增长,精益化管理成效显现。2022 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81.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累计完成上网电量78.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量为38.8 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49.3%,占比较2021 年提升7.2 个百分点。公司有效提升场站精益化运维和发电水平,2022 年单位千瓦运维管理费用26.8 元,较2021 年降低0.8 元。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EPS 为0.47/1.19/2.09 元(原预测2023~2024 年EPS 为1.21/2.02元)。公司作为央企控股的新能源发电企业,致力于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的生产,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发电行业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由于公司不断提升其存量项目运营能力,且具备较强的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装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末,建设运营装机容量达到30GW。由于公司在获取风电、光伏项目的数量、节奏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十四五”期末目标存在不能达到的可能。2)电价与限电风险超预期。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持续提高,新能源电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公司可能面临电价下行、收益下滑的风险。同时,受新能源装机持续增加、部分地区电网结构限制、送出能力不足的影响,限电形势仍存在较大压力,可能产生超预期的限电风险。3)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由于风电、光伏行业的特殊性,发电量依赖当地的气候条件,假如气候条件恶化加剧,公司的风电和光伏设备存在利用小时数下降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