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气体能源领域,形成“一主两翼”格局。公司立足于天然气、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延伸了能源服务和特种气体两个业务板块,其中,能源服务业务主要依托于接收站、储罐及槽车等核心资产收取服务费,特种气体业务主要聚焦于氢气和氦气的产能建设。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来源主要是LPG 和LNG贸易,2022 年LPG 和LNG 业务毛利占比分别为33.82%和55.98%。由于公司强化资源配置及顺价能力,LNG 单吨毛差同比提升,LPG 销量明显上涨,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90 亿元,同比增长75.9%。
自有稀缺资产铸就壁垒,全球LNG 进口增加的背景下,资产价值凸显。公司拥有一座大型综合能源基地,位于东莞立沙岛,最大可停靠5 万吨级船舶,可实现LNG 和LPG 年周转能力各150 万吨,能够提供采购运输、接收仓储、物流配送等中游全产业服务。1)采购运输:公司可自主控制4 艘LNG 船舶(2 艘自有,1 艘待交付,1 艘在建)和4 艘LPG 船舶(2 艘租赁,2 艘在建),待全部投运后,年周转能力将达到400-500 万吨;且在全球LNG 运力紧张、运费高涨的背景下,公司自有船舶有利于降本增效。2)接收仓储:截至2022 年底,我国建成投运的LNG 接收站有24 座,其中,包括九丰LNG 项目在内的民营企业控股的仅有3 个项目,公司接收站资产具备稀缺性。3)物流配送:公司在运营LNG槽车超百台,可实现对直接终端用户的销售,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
“长约+现货”、气源稳定,加大“陆气”池建设、扩充上游资源。长约方面,公司与马石油和ENI 签订了照付不议的LNG 长约合同,约定将在2026 年3 月31 日之前累计向签约的供应商采购不少于约495 万吨的LNG,截至2022 年末,剩余未提货量为320 万吨。此外,公司收购了森泰能源100%的股权,拥有新增LNG 在产液化产能近60 万吨/年以及待投产产能约61 万吨/年,液化厂气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气田,从而公司的资源池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氢气、氦气业务发展。我国氢能产业空间广阔,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30 年国内氢气需求量有望达到3500 万吨;氦气方面,国内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外依存度高达94.35%。目前,公司已和巨正源联手投资制氢项目,二期规划项目为2.5 万吨/年;此外,森泰能源作为国内少有的具有高纯度氦气产能的企业之一,2022 年末产能为36 万方/年,且已规划投资建设“天然气液氦生产项目”,进一步扩大氦气产业优势。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LNG 贸易相关的稀缺资产和稳定的海外资源,同时扩充国内陆气资源,盈利能力有望增强。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9/15.05/17.83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2.05/2.41/2.85 元/股,对应2023 年4 月10 日股价的PE 分别为11/9/8 倍,考虑到短期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公司主业采购成本易受影响,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LNG 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汇率变动对成本和费用产生影响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