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23 年4 月13 日晚,盛视科技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和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9 亿元,同比下降12.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6 亿元,同比下降46.19%;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 亿元,同比增长59.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0 亿元,同比增长38.91%。
Q1 业绩表现亮眼,现金流明显好转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9 亿元,同比下降12.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6 亿元,同比下降46.19%。根据公司年报,受客观环境影响,口岸关停、客户采购需求延缓、项目交付不畅、部分项目交付验收延迟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表现;研发投入加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益捐赠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表现。
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 亿元,同比增长59.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0 亿元,同比增长38.91%。
我们认为,公司Q1 业绩在高基数的前提下表现亮眼,彰显公司业务强势复苏,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公司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21-23 年Q1 分别为-0.63/-0.83/0.10 亿元),更加验证了公司经营及回款的趋势性好转。
AI 时代的隐形冠军,受益于下游需求恢复& AI 应用加速,高增长可期根据公司年报,截至2023 年3 月7 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972.2 万人次,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48.7 万辆(艘、架、列)次,同比分别上升112.4%、59.3%。随着口岸的全面开放和人流、货物量的大幅回升,公司所处行业正回到正轨,为公司业务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公司年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大力拓展创新产品及新赛道业务,技术上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布局端、边、云业务生态,打造盛视AIoT 产业链。
根据公司年报,公司已将AI 技术应用到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机场等应用场景,比如在云南磨憨陆路口岸、云南河口口岸,公司利用AI 算法和多级融合指挥系统,打造了AR 全景可视化监管平台,构建起运行管理一张图、智慧验放一体化、消杀管控一条链、远程指挥一站通“四个一”的智慧口岸2.0 新模式。随着全国口岸的有序开放,公司计划将智慧口岸2.0 新模式推广至全国其他口岸,实现口岸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新跨越,进而推动国内智慧口岸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AI+行业的先行者,具有卡位优势。随着以ChatGPT 为代表的AI 能力提升,AI 行业应用将会加速普及,公司具备AI 相关技术储备与应用经验,具有人才、客户基础、行业Know-How 等多重优势,将会直接受益。AI 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公司内部的研发、交付效率,同时也将提升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和附加值,“AIOT 平台为干、业务系统为枝、智能终端为叶”的盛视AIoT 产业链将成为公司的护城河和长期发展的驱动力。
乘“一带一路”东风,发力海外市场
根据公司年报,公司成立了海外事业部,目前已在尼日利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在科特迪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柬埔寨成立了办事处,并计划在阿联酋、沙特、柬埔寨成立全资子公司,营销网络不断完善,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及项目交付等相关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自主开发和与伙伴合作等多管齐下,目前已经有多个项目签约并在交付中。
另据官网报道,3 月27 日,由盛视科技主办的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中资伙伴出海计划”23 年3月会议在盛视科技深圳总部圆满召开。本次会议以“智慧连通,主动出海” 为主题,邀请了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源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近20 家企业的40 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分享口岸和公路智慧化全球窗口机遇和主动拓展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讨论多方伙伴的互动配合与协作模式,探讨如何共同走向海外,开拓广阔市场。
我们认为,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公司的海外业务将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23-24 年营收21.06/27.60 亿元的预测不变,新增25 年营收预测,至23-25 年营收预测21.06/27.60/36.21 亿元;维持公司22-24 年每股收益(EPS)1.53/2.10 元的预测不变,新增25 年每股收益(EPS)预测,至23-25 年分别为1.53/2.10/2.91 元,对应2023 年4 月13 日36.68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24.1/17.5/12.6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疫情导致企业IT 预算下降;2)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水平下降;3)核心技术突破进程低于预期;4)新产品推广进程不及预期;5)公司核心人才团队流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