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符合预告给出的预期,业务开展短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展望2023 年,结合政策催化特别是医疗信息化行业评级要求,我们预计医疗信息化行业有望加快迎来恢复。公司料将把握政策风口,通过加强工程管理、提高交付效率、提升签约质量等多方面举措保持业务经营增长;此外,公司将推动Hi-HIS 全国推广,长线布局AI 领域,加快与飞利浦合作推进,把握DRG/DIP 试点机遇,推动医卫物联网平台发展,创新业务有望开启更多可能。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地位提升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事项:公司发布2022 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5.27 亿元,同比减少19.58%;实现归母净利润0.43 亿元,同比减少89.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减少87.90%。
外部环境致业绩阶段性承压,行业需求有望逐步迎来恢复。分季度看,公司2022Q1-Q4 分别实现营收4.63/3.17/3.58/3.89 亿元,同比变动15.11%/-15.54%/-16.99%/-43.64%。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下游客户信息化投资有所推迟,22Q4公司人员大面积居家办公,项目实施及验收周期增加,导致业绩阶段性承压。
但自2022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持续围绕医疗信息化出台政策文件,包括《“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对医院、公卫两端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的更高要求,结合医疗信息化行业评级需求、信创改造等催化,我们认为,伴随医疗机构工作正常开展,行业以及公司订单需求有望自今年Q2 逐步迎来恢复。
费用端推进降本增效,销售收款实现小幅增长。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为49.39%,较2021 年的54.22%有所调整,主要系Q4 毛利率受外部环境冲击而调整较多。
费用端,公司2022 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1.17/1.89/2.18 亿元,同比变动-23.72%/0.85%/3.55%,费用率分别为7.64%/12.38%/14.26%;其中Q4三费分别同比变动-44.96%/-14.15%/-8.20%。此外,基于主要子公司业绩实现情况等,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672.63 万元。现金流方面,2022 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4.59 亿元,同比增长3.21%,收款表现优于收入;经营净现金流为1.45 亿元,同比减少17.79%。
未来将长线布局AI,“大模型+医疗”有望开启更多可能。今年以来,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在生成式AI 体验上出圈,国内外围绕大模型开发与应用形成热潮;公司此前在AI 领域已布局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平台、医学影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等产品。伴随大模型在医疗NLP、 CV 领域的应用深入,公司依托行业数据卡位优势,有望在智能问诊、医疗文书、医学影像等方向开启更多可能。
2023 年,公司将长线布局AI,构建BSoftGPT 聚合平台,实现通用能力掌握;公司还将开发在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等场景中的AI 产品,赋能内外部应用,重构医疗业务场景。近期,公司与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协议,将推动AI 大模型研发与应用。
风险因素:医疗信息化行业政策落地或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长或不及预期;同飞利浦(中国)合作推进或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结合公司2022 年报以及2023 年经营规划,我们调整公司2023-24 年净利润预测至4.14/5.08 亿元(原预测5.60/7.04 亿元),对应EPS 预测 0.27/0.33 元,新增2025 年净利润预测为6.74 亿元,对应EPS 预测0.44 元。基于业务领域和下游客户一致性,我们选取卫宁健康和嘉和美康作为可比公司,2023 年可比公司相较于Wind 一致预期的平均PE 估值水平为54 倍,结合三者2023 年发展展望,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49 倍PE,对应目标市值203 亿元,对应目标价13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