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报及一季报。2022 年实现收入4.77 亿元(+53.97%),归母净利润1.83 亿元(+55.07%),扣非净利润1.69 亿元(+79.44%),经营性现金流1.04 亿(+0.36%)。2023 年Q1 实现营业收入1.48 亿元(+58.76%);归母净利润0.48 亿元(+35.40%);扣非净利润0.46 亿元(+38.45%),2023 年Q1 增长超我们预期。
医用内窥镜业务业绩增长亮眼,多款内窥镜产品实现产品注册与量产:2022 年公司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 3.66 亿元(+60.78%),占主营业务76.90%,增速较高,毛利率为70.18%(较2021 年增加 1.48 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汇率、新产品推出、产能释放和生产成本综合因素影响。公司在医用内窥镜研发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1) 针对美国的12 款新型 4K 荧光腹腔镜顺利量产;2)针对美国的新款光源模组和膀胱镜完成样机确认,预计 2023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3)针对国内的多款内窥镜完成研发样机,已提交注册检验,其中胸腔镜于2023 年4 月取得注册证;4)公司第一代 4K 荧光摄像系统完成产品注册并投放到临床使用;4K 除雾内窥镜系统于 2023 年 2 月获得产品内注册;5)公司第二代 4K 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完成样机,预计在 2023 年完成产品注册和迭代。未来公司将加速开发医用内窥镜产品系列,并拓展现有产品线,从腹腔镜产品拓展到关节镜、宫腔镜、胸腔镜和3D 腹腔镜,科室的范围也将由普外科覆盖到到妇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整机方面,除雾内窥镜系统作为主要产品拓展国内整机市场,与国药新光和中国史塞克紧密协作,快速扩大销售量。
公司光学产品业绩持续发力,未来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公司光学产品收入1.10 亿元(+34.28%),占主营业务23.10%。光学业务毛利率为45.34%(较2021 年减少3.64 个百分点),毛利下降主要源自于产品结构影响。公司多款激光镜头成功投放市场,开发多品种产品,持续扩大对应市场和业务。公司将持续在光学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开发设计高功率光学器件、光学模组等产品和配套服务;口腔领域也计划设计开发高分辨率的牙科内视镜产品,实现牙齿及口腔内情况的可视化。
公司将加速前沿应用产品开发,并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除了已有产品品类,公司也会针对临床痛点布局前沿应用的产品,包括3D 内窥镜摄像系统和 3D 腹腔镜的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营销网络方面,公司将在各区域中心城市布局更多营销网点,并配套建设展示培训中心,持续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完善,为公司开展经营提供支持,目前整机系统山东区域已建成 7 个营销网络中心。此外,公司与史赛克、国药器械等更多领先客户展开深度合作,利用其强大营销渠道,优势互补。
2023Q1业绩表 现优秀,公司持续深化国内外ODM 业务。Q1 公司2023 年Q1 业绩持续高增长,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49.7%和53.8%(扣除股权支付影响),和公司营业增速相当。2023 年公司加大了新技术研发投入,Q1 研发费达到1,714 万元比2022 年一季度增长61%。公司将持续深化ODM 业务,同时加大国内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生产商,具备从系统设计、光机设计到光学加工、光学镀膜、精密机械封装再到部件装配和系统集成的完备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大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6.47/8.33/10.5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2/3.21/4.22 亿元,同比增长32.67%/32.66%/31.59%,EPS 分别为 2.78/3.69/4.86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为38/29/22 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