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公司2023 年Q1 实现营收890 亿元,同比+82.9%,环比-24.7%;归母净利润98.2 亿元,同比+558%,环比-25.2%;扣非归母净利润78.0 亿元,同比+698%,环比-35.9%,业绩符合预期。考虑到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较为确定,高端动力电池产能持续紧缺,同时全球储能市场迎来需求爆发,能源变革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能源变革的引领者,新技术不断落地,产业化加速推进,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储能业务步入高速成长期,竞争优势显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事项:2023 年4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Q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8.0 亿元,同比+698%,环比-35.9%,符合预期。公司2023 年Q1 实现营收890 亿元,同比+82.9%,环比-24.7%;归母净利润98.2亿元,同比+558%,环比-25.2%;扣非归母净利润78.0 亿元,同比+698%,环比-35.9%,同比盈利显著提升,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Q1,公司毛利率为21.3%,同比+6.78pcts,环比-1.30pcts,环比保持较为稳定;期间费用率为10.1%,同比-0.93pct,环比+1.13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28%,同比+0.13pct,环比-0.17pct;管理费用率为2.08%,同比-0.48pct,环比-0.04pct;研发费用率为5.22%,同比-0.05pct,环比+1.05pcts;财务费用率为-0.52%,同比-0.52pct,环比+0.29pct。
现金流与在手资金充沛,库存优化成效显著。公司2023 年Q1 经营性现金流210亿元,同比+196%,现金流充裕,我们预计主要系2022Q4 公司部分收款递延至2023Q1,同时2023Q1 的付款主要覆盖Q1-Q2,在2023Q1 以来原材料价格下行影响下,公司收款量高于付款量所致。截至2023Q1 末,公司货币资金高达2,104 亿元,相比2022 年末增长10.2%,在手资金充沛,我们预计将坚定支撑公司后续产能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存货方面,2023Q1 末公司存货约640 亿元,相比2022 年末减少126 亿元,接近2022Q1 水平,表明公司库存优化成效显著。我们预计,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回暖,公司库存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提升抵抗库存减值风险能力。
发布凝聚态电池,刻写材料体系创新里程碑。2023 年4 月19 日,公司在上海国际车展正式发布凝聚态电池,其兼具高比能和高安全性,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此次发布的凝聚态电池采用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构建纳米级别自适应网络结构,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增强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电池动力性能,提升锂离子运输效率,同时融合了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新工艺等创新技术。目前公司已参与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合作开发,执行航空级标准与测试,满足航空级安全与质量要求,并将推出凝聚态电池车规级应用版本,2023 年内具备量产能力。我们认为凝聚态电池的发布,是公司电池材料体系创新的又一里程碑。
新型电池产业化逐步落地,装车进程稳扎稳打。公司于2023 年3 月8 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CTP3.0 麒麟电池预计将于2023 年一季度量产,首发车型为极氪009;4 月18 日上海车展,理想汽车发布纯电解决方案,其中公司4C 麒麟电池将首发落地理想首款纯电车型;4 月16 日的奇瑞iCAR 品牌之夜上,公司宣布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并将联合推出电池品牌“ENER-Q”,就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AB 电池、M3P 等多种构型电池展开合作。以麒麟电池、钠电池、AB 电池、M3P 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电池产业化逐步落地,装车进展不断推进,反映了公司在电池技术领域优秀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持续领跑行业。
发布零碳战略,剑指碳中和。公司于2023 年4 月18 日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发布零碳战略,公司宣布将在2025 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 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该战略是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的碳中和行动,为实现零碳战略,公司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节点实现技术降碳。公司在2022 年推进节能项目400 余项,累计减碳45 万吨,绿色电力使用比例上升至 26.6%。同时,公司在上海车展也展示了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电池护照的详细内容,将为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负责任的电池提供必要数据支持,助力零碳战略。
风险因素: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动力电池价格下行超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路线变革等。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35/586/759 亿元,对应2023/24/25 年EPS 分别为17.82/24.01/31.09 元,现价对应2023/24/25年PE 分别为23/17/13 倍。考虑到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较为确定,高端动力电池产能持续紧缺,同时全球储能市场迎来需求爆发,能源变革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能源变革的引领者,新技术不断落地,产业化加速推进,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储能业务步入高速成长期,竞争优势显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