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度业绩,23Q1 实现盈利98.2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7.97%;公司锂电池出货量显著增长,新技术产品逐步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2 年盈利同比大幅增长557.97%: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890.38 亿元,同比增长82.91%,盈利98.22 亿元,同比增长557.97%,扣非盈利78.00 亿元,同比增长698.35%。
锂电池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储能电池占比提升:公司在23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表现一般的情况下,出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中国23Q1 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为150.1 万辆,同比增长25.8%;根据公司发布的信息,23 年一季度整体出货量达到70GWh 以上,同比增长约55%。
公司储能电池业务增长较快,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在北美、欧洲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大。23 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约15GWh,占比达到20%。
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3 年一季度公司在国内的装机量为29.25GWh,市占率为44.42%,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分产品来看,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16.30GWh,市占率为36.30%,三元电池装机量为12.95GWh,市占率为62.02%。根据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公司2023 年1-2 月全球装机量为25.5GWh,同比增长34%,市占率为33.9%,领先第二名15.7 个百分点。
积极布局新型电池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公司重视新产品技术开发,先后布局了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等新型产品。麒麟电池体积利用效率达到72%,同等体积下电量比特斯拉4680 电池高13%,目前已经量产;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常温下充电15 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目前已确认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并与奇瑞联合推出全新电池品牌ENER-Q;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兼具高比能和高安全的特性,并在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随着公司新型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落地,未来有望继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估值
结合公司公告与行业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 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9.44/24.88/30.82 元(原预测2023-2025 摊薄每股收益为18.82/24.61/30.38元),对应市盈率19.9/15.5/12.5 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业链需求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疫情影响超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