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1.25/0.78 亿元,同比-6.68%/-37.85%/-48.7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7 亿元,同比+12.55%;EPS(基本)0.79 元。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2.40 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30.14%。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事件2: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0.38/0.33 亿元,同比+68%/299%/55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36亿元,同比+252%;EPS(基本)0.24 元。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点评:
2022 年疫情拖累营收表现,逆势加大研发投入和营销体系建设。2022 年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公司营销活动及物流运输受到一定阻碍,营收阶段性承压。下游医疗机构工作重心在防疫和抗疫上,且部分康复就医需求不具紧急性,导致康复医疗器械的订单和采购计划多有延迟。利润端下滑幅度超过收入端,源于公司逆势加大研发投入和营销体系建设,2022 年研发费用0.92 亿元,同比+34.70%,占全年营收的18.92%,较上年+5.81pp;销售费用1.4 亿元,同比+28.83%,占全年营收的28.77%,较上年+7.93pp。2022 年,翔宇医疗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人员方面:研发人员总数从年初的384 人增加至434 人,占员工总数的25.48%,同比+0.88pp,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提升14.90%至12.49 万元。研发成果方面:报告期内新增61 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新增专利329 项,其中发明专利7 项,极大丰富公司产品系列,完善专病专科及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积草屯粮,蓄势待发。
1Q23 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Q1 最好水平,经营显著复苏。考虑到2022 年经营环境较差,利润大幅下滑,毛利率和各项费用率水平较为异常,我们以正常年份2021年作为参照系。1Q23 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与1Q21 相比分别+42%/11%,现金流表现良好,合同负债1.17 亿元,经营回暖趋势明显。与1Q21 相比,1Q23 毛利率-1.44pp,净利率-6.75pp,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5.26/+0.45/-1.11/+2.36pp,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营销体系完善,巩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地位。
康复科和医养结合发展政策频出,回购彰显信心。我们判断疫情属于一过性影响,不改中长期国内康复医疗科建设的景气趋势。2022 年1 月,国家卫健委等3 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到2025 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2022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到2025 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2022 年7 月,国家卫健委等 11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司作为平台型龙头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体系(拥有20 大系列、500 多种自有产品)和营销网络(500+代理商,覆盖全国31 个省、300+个地级行政区),预计持续受益于国家康复体系建设的政策驱动。2023 年4 月3 日,公司完成股份回购245 万股,回购均价为32.75 元/股,使用资金总额0.80 亿元(不含交易佣金、过户费等交易费用)。回购的股份拟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作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龙头,研发能力突出,产品和营销体系健全,具备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有望充分享受康复产业高景气。考虑到公司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下调23-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7/2.66亿元(较上次下调4.6%/5.3%),新增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41 亿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36/28/2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康复科建设放缓;竞争加剧致违规推广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