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601021)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盈利超预期 低成本龙头弹性初现

2023-05-01 09:15:22 和讯  国海证券许可/李跃森
事件:
春秋航空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
业务方面:2022 年全年公司累计运输旅客1360.5 万人次/yoy-36.1%,相当于2019 年的60.8%;ASK、RPK 同比2021 年分别下降26.8%、34.1%,分别相当于2019 年的69.4%、57.1%;客座率为74.7%/yoy-8.2pcts,同比2019 年下降16.2pcts。
1Q2023 公司运输旅客500.4 万人次/yoy+16.3%,相当于2019 年同期的95.7%;ASK、RPK 同比分别上升4.6%、25.8%,分别相当于2019 年同期的102.0%、96.1%;客座率为86.9%/yoy+14.6pcts,同比2019 年同期下降5.3pcts。
财务方面: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83.7 亿元/yoy-22.92%,达到2019年同期的56.5%;归母净利润-30.4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0 亿元,较2021 年分别增亏30.7 亿元、30.9 亿元,较2019 年分别下降48.8 亿元、47.8 亿元。
1Q202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 亿元/yoy+63.6%,为2019 年同期的106.1%;归母净利润3.6 亿元,同比2022 年增盈7.9 亿元,较2019 年同期下降1.2 亿元。
投资要点:
疫情反复经营受损,2022 全年亏损扩大
受本土疫情影响,公司2022 年旅客运输量仅相当于2019 年约6 成水平,客运收入同比减少24.2 亿元至81.0 亿元/yoy-23.0%,RRPK为0.358 元/yoy+16.8%。此外,由于业务量下滑导致航线补贴下降,其他收益同比减少4.1 亿元至9.2 亿元/yoy-30.5%。
成本端,2022 年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公司燃油成本增加5.8 亿元至39.5 亿元/yoy+17.3%,全年营业成本为115.9 亿元/yoy+2.3%,CASK、扣油CASK 分别为0.38 元/+39.8%、0.25 元/+31.1%。在低成本运营模式之下,公司成本表现仍然维持行业领先水平。
费用端,受人民币贬值影响,2022 年公司净汇兑损失同比增加2.0 亿元至1.3 亿元,财务费用达到6.2 亿元/yoy+116.9%。
一季度盈利超预期,引领行业走向复苏
自2022 年底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落地以来,航空出行需求快速修复。公司1Q2023 业务量恢复节奏行业领先,ASK 已超2019 年同期,RPK 和旅客运输量也已基本达到2019 年同期水平。
一季度在监管层面量价恢复指引、国内需求快速修复以及燃油附加费共同影响下,公司国内线客公里收益较2019 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为业绩扭亏打下坚实基础。国际业务方面,得益于东南亚市场的快速回暖,一季度公司地区及国际旅客运输量恢复至2019 年同期21.62%,同时票价仍然维持较高涨幅。在国内国际两端的共同带动下,1Q2023 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5.02 亿元至38.63 亿元/yoy+63.65%,而营业成本随着业务量恢复同比上升3.96 亿元至36.06 亿元/yoy+13.30%,CASK 为0.33 元,同比仅上升8.3%。受益于收入端强劲增长,公司一季度顺利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3.56亿元,达到2019 年同期74.93%,盈利水平超预期,引领行业走向复苏。
低成本龙头弹性初现,看好旺季量价表现
2023 年3 月26 日夏秋航季开启后,国内航班量稳步上行,国际航线增班工作加速推进。五一小长假临近,根据FlightAI 最新预测数据,五一期间民航国内日均旅客运输量较2019 年增长近20%,票价较2019 年涨幅超30%。展望二、三季度,伴随供需差边际改善以及票价弹性显现,航空业大周期行情有望提前演绎。春秋航空作为中国低成本航空龙头,享受需求红利、竞争格局清晰,疫情期间公司逆势扩张,基地及航网布局持续改善。此外,2023-2025 年公司预计每年分别净增飞机7 架、14 架、10 架,运力引进速度明显领先行业水平。伴随国际、国内航班量不断修复,公司在周期上行阶段有望持续受益,单机利润上行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考虑到2022 年底防疫政策调整以来,行业基本面已经迎来拐点,我们看好本轮周期上行阶段的航空业价格弹性,并调整对公司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192.12亿元、257.11 亿元、266.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0 亿元、38.62 亿元、33.5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5.08 倍、15.81 倍、18.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永久性亏损风险:现金流断裂导致破产、大规模增发导致股份被动大幅稀释;(2)阶段性冲击风险:宏观层面,经济大幅波动,疫情再度爆发,重大自然灾害、疫苗接种及相关药物研发受阻;行业方面,重大政策变动,航空事故,行业竞争加剧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