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受到海外需求放缓、新业务高投入等因素影响,2022 年公司业绩暂时承压。2022 年实现营收22.66 亿元,同比+0.53%,归母净利1.02 亿元,同比-76.7%。业绩下滑的主因:(1)传统主业受海外地区通胀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增长放缓,叠加去年同期ADAS 产品高基数等因素共同作用,2022 年传统主业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分别下滑3.7%、3.0%;(2)充电桩新兴业务2022 年尚处于投入阶段。
23Q1 传统业务初现复苏迹象,财报信号明显。23Q1 营收同比+37.6%,毛利率达58.4%,高于2022 年及22Q4。考虑到充电桩毛利率显著低于传统主业,在营收快速增长+毛利率抬升的态势下,表明传统主业已呈现显著复苏。2023Q1 季度末合同负债为2.9 亿,环比+7.1%,同比+25.4%,显示综合诊断设备及软件云服务业务已重新步入增长通道。
充电桩业务开启放量节奏,23Q1 季报初步验证业绩拐点来临。公司充电桩产品优势在于实现车型覆盖大于99.5%,一次充电成功率大于99%,以及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 2022 年公司已经实现0.9 亿元,从产业逻辑来看,2023 年充电桩业务有望放量明显,驱动业绩反转向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目前海外仍存在新产品推广、疫情、供应链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 亿元、6.84 亿元、8.41 亿元,对应EPS 为0.85 元/股、1.51元/股、1.86 元/股。参考可比公司2023 年最新估值,考虑到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可给予公司2023 年合理估值倍数42 倍PE,合理价值35.67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新能源业务拓展的不确定性;海外经济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