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医疗(002901)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扰动 创新业务开启全新增长曲线

2023-05-05 07:35:05 和讯  中信证券宋硕/陈竹
  2022 年公司业绩在疫情和集采影响下受到短期扰动,23Q1 环比恢复明显。做为骨科领域的国产龙头企业,公司在创伤、脊柱等领域已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并在关节、微创外科、齿科等赛道持续深化布局。考虑到带量采购的影响以及公司股本增加,我们调整公司2023/24 年EPS 预测为0.97/1.32 元(原预测值为2.09/2.45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为1.74 元,现价对应PE 37/27/20倍,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PE,对应目标价49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业绩短期扰动,23Q1 环比恢复明显。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4亿元,同比-28.09%;归母净利润0.92 亿元,同比-86.30%;扣非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85.24%。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 亿元,同比-9.21%,环比+96.43%;归母净利润0.58 亿元,同比-47.81%,环比+148.44%;扣非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51.11%,环比+135.28%。在新冠疫情、集中带量采购等因素影响下,公司2022 年业绩短期受到扰动,23Q1 环比已出现明显恢复,疫后常规诊疗复苏背景下全年业绩值得期待。
  顺应集采常态化,积极推进创新业务发展。受集采降价影响,2022 年公司创伤及脊柱类产品营业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创伤类实现收入5.42 亿元,同比-51.89%;脊柱类实现收入4.72 亿元,同比-16.50%。关节类产品则在集采中标基础上实现强势增长,2022 年收入0.59 亿元,同比+173.25%。此外,2022年公司微创外科类产品实现收入1.92 亿元,同比+28.05%;神经外科类产品实现收入0.47 亿元,同比+7.23%。在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公司继续巩固在骨科耗材领域的优势,通过中标带量采购保持乃至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在神经外科、微创外科、齿科等创新业务领域的拓展力度,持续深化布局,产品结构愈发丰富。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产线升级助力多领域布局。公司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创新,2022 年和23Q1 研发费用分别为2.57 亿元、0.6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6%、33.41%,研发人员数量由2021 年底的500 余人增加至2022 年底的超700 人。
  2022 年公司新增二类及三类注册证共97 个,且有300 个批次的注册证在申请中。在内部研发支持和外部需求驱动下,公司通过定增募资4.96 亿元投入骨科植入性耗材产线扩建和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前者建成后将扩大公司骨科耗材的生产产能、保障集采供应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后者投产后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完善公司在高值耗材领域的多方位布局。
  风险因素:控费政策超预期的风险;公司经销模式落伍的风险;公司新品研发及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骨科高值耗材领先企业,并在微创外科、神经外科和齿科等领域布局领先。考虑到带量采购的影响以及公司股本增加,我们调整公司2023/24 年EPS 预测为0.97/1.32 元(原预测为2.09/2.45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为1.74 元,现价对应PE 37/27/20 倍。参考南微医学、正海生物、心脉医疗、佰仁医疗等高值耗材细分领域龙头2023 年Wind 一致预测平均PE 为53 倍,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PE,对应目标价49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