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和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51.49 亿元,同比下降17.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 亿元,同比下降25.17%;实现扣非净利润12.21 亿元,同比下降33.24%。公司2023年Q1 实现营收11.89 亿元,同比下降15.16%,环比下降0.55%;实现归母净利润3.20 亿元,同比下降35.68%,环比增长22.14%;实现扣非净利润2.40 亿元,同比下降42.77%,环比增长34.81%。
需求静待复苏,新品开发+市场开拓助力盈利修复: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有所放缓,叠加下游厂商去库存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4.10%,同比-4.65pcts;公司净利率29.25%,同比-3.13pcts。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双下滑,主要系受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以及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放缓影响。费用方面,2022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1%/9.31%/8.78%/-3.38%,同比变动分别为+0.28/+2.02/+2.05/-1.83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进行现金管理的资金增加,利息收入增加所致。为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质量水平,加快新规格、新应用的开发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持续开发精密陶瓷结构类产品,拓展新能源汽车部件、半导体陶瓷、结构陶瓷件等应用领域。
新品研发持续突破,定增扩产为中长期增长赋能:2022 年,公司 MLCC 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SOFC)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其中,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模组方面,公司目前已完成10kW 电堆模组的开发,产品成功在广东省能源集团等下游客户中示范应用;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MLCC 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车载用高容量 MLCC 目前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此外,公司主营产品陶瓷插芯、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持优势: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开发项目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开始供货;高强度陶瓷封装基座研发方面,已完成部分规格的开发并开始供货,正在推进超小型规格的开发及客户验证;
高速光通信用多芯 MT 插芯开发方面,目前 16 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正在进一步开展24 芯单模低损规格的开发。公司2021 年定增募资37.5 亿元用于高容量MLCC 扩产,预计2025 年项目建设完毕、产能释放后,公司高容量等高端规格产品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进而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5G基站、车电市场空间广阔,高容量MLCC 大有可为:5G 通信基站、汽车电子作为公司布局的新应用领域,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3 年一季度末,我国5G 基站总数为264.6 万个,同比净增108.7万个;占移动基站的比重为23.7%,同比+8.2pcts。我国5G 基站建设稳步推进,公司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MLCC 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此外,据JWinsight 预测,全球车用MLCC 用量将于2025 年增长至约6500 亿颗,中国车用MLCC 用量将从2021 年的约1500 亿颗提升至2025 年的超2800 亿颗;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MLCC 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用MLCC 用量超3300 亿颗,成为继5G 之后,MLCC 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未来随着公司高容量MLCC 产品研发持续突破、新兴市场顺利开拓,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长线空间。
维持“增持 ”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被动元件头部供应商,在电子陶瓷元件及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目前高容MLCC 基本由日韩企业供应,我国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始终以国产替代为发展逻辑,对标国外先进同行,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打破国外垄断。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MLCC 产品未来带动营收增长的持续贡献和电子陶瓷的新业务布局。随着公司定增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产MLCC 需求放量。预估公司2023 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20.17 亿元、27.71 元、34.24 亿元,EPS分别为1.05 元、1.45 元、1.79 元,对应PE 分别为29X、21X、17X。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