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公司的一季度业绩保持平稳增长,随着公司在通信、消费电子、汽车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不断拓展,业绩有望加速。2022 年,公司的消费电子陶瓷外壳及基板实现收入2 亿元,同比增长64.67%,发展迅猛。在刻蚀机、涂胶显影机、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设备中,应用了多种精密陶瓷零部件,包括陶瓷环、陶瓷加热盘、静电卡盘等,是关键的零部件。公司深度布局精密陶瓷零部件领域,有望加速国产化。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 亿元,同比增长12.60%;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增长1.39%;扣非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增长7.67%。
简评
1、一季度业绩平稳增长。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 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增长1.39%;扣非净利润0.34 亿元,同比增长7.67%。公司一季度业绩平稳增长,随着公司在通信、消费电子、汽车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不断拓展,业绩有望加速。
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同比有所下降。2023Q1,公司毛利率为27.32%,环比提升0.87pct,同比下降1.83pct;净利率为10.99%,环比提升2.50pct,同比下降1.21pct。2023Q1 公司销售费用率0.62%,同比上升0.23pct;管理费用率3.4%,同比上升0.06pct;财务费用率0.43%,同比上升0.47pct,主要是由于汇兑损失的增加;研发费用率10.85%,同比下降2.49pct。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6 亿元,同比增长389.36%,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明显增长。
2、氮化铝陶瓷基板发展迅速,精密陶瓷零部件有望取得突破。
公司专业从事电子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电子陶瓷领域深耕多年,主要产品包括了光通信器件外壳、无线功率器件外壳、红外探测器外壳、大功率激光器外壳、声表晶振类外壳、3D 光传感器模块外壳、氮化铝陶瓷基板、陶瓷元件、集成式加热器、激光雷达用陶瓷外壳、精密陶瓷零部件等系列化电子陶瓷产品。氮化铝陶瓷基板具有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低、介质损耗低、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半导体和新能源等领域,公司已经实现批量出货。2022 年,公司的消费电子陶瓷外壳及基板实现收入 2 亿元,同比增长 64.67%,发展迅猛。在刻蚀机、涂胶显影机、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关键设备中,应用了多种精密陶瓷零部件,包括陶瓷环、陶瓷加热盘、静电卡盘等,是关键的零部件。公司已经开发出陶瓷加热盘产品,核心技术指标通过用户验证,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已批量应用于国产半导体关键设备中。
根据QYResearch,2021 年全球静电卡盘市场销售额为17.14 亿美元,预计2028 年将达到24.12 亿美元,目前主要厂商为海外公司。公司深度布局精密陶瓷零部件领域,有望加速国产化。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电子陶瓷的龙头厂商,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局面,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化。电子陶瓷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主业经营稳健,客户侧不断拓展。同时第三代半导体资产重组加速落地,氮化镓和碳化硅等新增业务具备较强竞争力,有望加速公司发展。公司陶瓷基板业务发展迅速,精密陶瓷器件有望实现国产替代。若不考虑资产重组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为17.30 亿元、22.89 亿元、30.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 亿元、2.92 亿元、3.79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111X、84X、65X,给予“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影响公司财务费用,若波动较大,公司盈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的下游光通信市场需求若不及预期,对公司相关产品的收入造成影响;公司的光模块用陶瓷管壳主要用在气密性要求高的box 封装光模块中,若这些产品逐步采用COB 等封装方式,对公司产品需求将造成影响;资产重组目前仍在推进,进展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陶瓷基板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静电卡盘、加热盘等半导体零部件拓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供应链及业务拓展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