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49 亿元,同比增长11.70%;实现归母净利润8.66 亿元,同比增长9.13%;扣非归母净利润8.16 亿元,同比增长7.98%。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8 亿元,同比减少12.53%,实现归母净利润0.74 亿元,同比减少52.31%;扣非归母净利润0.80 亿元,同比减少44.39%。
深耕传统优势业务,持续巩固市场份额。2022 年公司业务实现增长主要原因系:1)锂电池电源管理业务呈现高增长态势,公司储能锂电池电源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62 亿元,同比增长 89.55%,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2)智能硬件整机装配业务多个产品型号实现量产交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74 亿元;3)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出行类业务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 17.48%。一季度经营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还未明显复苏。
拓展SIP 相关业务,抓住产业发展机会。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设立德赛矽镨专注开展 SIP 相关业务,2022 年公司成功导入苹果、小米、华为、荣耀、Meta 等客户,实现销售收入 13.04 亿元,同比增长 158.17%。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开拓雷达、UWB、5G 毫米波天线模组等射频通讯类 SIP模组、晶圆类 SIP 模组和其他 SIP 工艺模组,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布局储能电芯业务,构建新竞争优势。2022 年 3 月设立了子公司湖南电池开展储能电芯业务,投资 75 亿元分三期布局 20GWh 产能的储能电芯项目,目前一期投资16 亿元建设的4GWh 产能已于 2023 年 4 月开展试生产,主要生产户用和大型储能电芯,随着产能的快速释放,我们预计公司储能规模有望迅速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储能电芯即将快速放量以及公司传统优势业务的稳定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的营收分别为239.01/261.55/284.99 亿元,同比增长9.89%/9.43%/8.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8.67/9.74 亿元,同比-13.54%/+15.75%/+12.4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储能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传统消费电子业务不及预期;公司SIP 业务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