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科技(002006):碳纤维设备板块贡献显著 22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23Q1环比下滑

2023-05-22 13:20:15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卢昊/彭岩
  核心观点
  精工科技2022 年业绩实现营收23.57 亿,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93 亿,同比增加172%,对应Q4 单季实现营收10.49亿,同比增加99.57%,环比增加106.4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亿,同比增加466%,环比增加123%。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收3.79 亿,同比增加2.27%,环比-64%,实现归母净利润0.48 亿,同比增加89.76%,环比-65%。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报和2023 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7 亿,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93 亿,同比增加172%;对应Q4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0.49 亿,同比增加99.57%,环比增加106.4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 亿,同比增加466%,环比增加123%。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 亿,同比增加2.27%,环比-64%;实现归母净利润0.48 亿,同比增加89.76%,环比-6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6 亿,同比增加115.99%,环比-65%。
  简评
  22 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3Q1 环比下滑
  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3 亿,同比增加171.99%,对应Q4 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36 亿,同比增加466%,环比增加123%;主要系22 年公司盈利能力相对较好的碳纤维成套生产线重大合同执行顺利,全年公司新材料设备成套产线产销量达10.66 台,同比增长64.8%,公司整体毛利率27.48%,同比提升5.97 pct,碳纤维成套装备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综合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促使公司2022 年度业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分产品来看,2022年公司新材料成套生产线、轻纺专用设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28 亿、3.96 亿,同比分别+102.24%、-23.52%;实现毛利率32.60%、14.48%,同比分别-0.58%、+11.47%。
  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 亿,同比增加2.27%,环比-64%;实现归母净利润0.48 亿,同比增加89.76%,环比-65%,保持同比增长,环比出现一定下滑,主要系公司为设备生产企业,单季度经营收益可能受到产品交付收款的影响存在波动,23Q1 整体毛利率为32.33%,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节流创收,报告期四项费用开支总额同比下降21.82%,综合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 年,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研发部门在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效:一是在碳纤维专用装备领域完成了 3.3 米碳化线、4.2 米大宽幅卧式干炉定制;二是在机器人智能装备领域完成了 20kg 大卷径碳纤维收丝机、碳纤维多轴缠绕机和四轴码垛机器人的开发工作;三是在能源机电装备领域完成了 JCL240 高温纯化炉定制;四是在建筑建材专用装备领域完成了双面岩棉防火聚复酷板和 PEC 浇筑线的初步试机工作;五是在轻纺专用装备领域完成了 JGT1000E 型粗丝涤双组假变形机、HKV151BI 型花捻机 (全同服)的初步开发;六是精功新材料公司完成了碳纤维废气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如各种TO 炉、TO 炉和换热设备的系列化开发具备了喷淋系统、催化氧化系统、除尘系统等集成应用与设计,完成了商业火箭配套的燃料供应与防护系统的开发。
  下游碳纤维企业规划扩产迅速,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公司碳纤维设备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吉林化纤集团、浙江宝旌、新疆隆炬等碳纤维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2023 年以来,公司碳纤维设备重大合同继续稳步推进,公司收到吉林化纤支付的合同货款1 亿元;隆炬新材料合同项下首条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完成最终验收,并于1 月9 日交付使用;国兴碳纤维合同项下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完成最终验收,于2023 年1 月10 日投入使用。随着下游碳纤维厂商迅速扩张,碳纤维设备订单充足,支撑未来营收业绩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7、6.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9元、1.2 元、1.5 元,对应PE 分别为23.5X、17.0X 和14.4X。
  风险提示:碳纤维设备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目前主要盈利贡献以及未来成长支撑主要来自于碳纤维设备,碳纤维行业目前受益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需求的快速发展正处于行业景气期,相应的带来较多设备订单需求,假设未来碳纤维需求不振或增速疲软,将影响订单数量进而影响公司长期业绩成长性(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以及技术迭代更新风险:碳纤维设备如果出现技术快速迭代,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竞争力造成影响(3)公司主要产品降价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