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2 年及23Q1 业绩阶段承压,主要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下游需求疲软,公司产能爬坡及产品结构优化有所放缓,同时竞争加剧下出货量价承压,叠加汇率波动对利润端产生扰动。展望未来,我们预计行业景气度有望企稳,或将带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未来行业需求复苏,公司扩产降本,及OLED、车载、VR 放量料将驱动业绩迎来新一轮成长,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下游需求与价格双重承压下,公司2022 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66%/-38.84%。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1.74 亿元,同比-5.66%,归母净利润2.06 亿元,同比-38.84%,扣非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同比-44.54%。
盈利能力来看,毛利率为21.42%,同比-3.57pcts;净利率9.77%,同比-5.58pcts,公司营收及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公司中小尺寸TFT产品销售收入下滑;TV 等产品价格承压,龙岗厂由于新投产导致产能利用率短期内未达正常水平;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计提0.16 亿元费用。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0.73%/3.28%/1.34%/5.99%, 分别同比-0.03/+0.25/+1.36/+1.51pcts,费用率11.3%,同比+3.07pcts。公司2022 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较21 年增加0.27 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显著增加,人民币贬值情况下,汇兑损失增加使得财务费用显著增加,往未来看,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销费用有望稳定在低位。2022Q4 单季来看,公司实现营收5.12亿元,同比-5.22%,环比-10.23%;归母净利润0.19 亿元,同比-67.44%,环比-61.30%;扣非归母净利润0.03 亿元,同比-93.98%,环比-93.06%;毛利率为20.27%,同比-4.37pcts,环比-0.07pct;净利率为3.79%,同比-7.94pcts,环比-5.09pcts,主要系22H2 下游需求不足,TV 等产品价格承压。
公司2023Q1 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2.92%/-81.98%。公司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4.26 亿元,同比-22.92%,环比-16.80%;归母净利润0.12 亿元,同比-81.98%,环比-36.98%;扣非归母净利润0.04 亿元,同比-94.44%,环比+31.25%。盈利能力来看,毛利率为14.22%,同比-6.86pcts,环比-6.05pcts;净利率2.94%,同比-10.06pcts,环比-0.85pct。2023Q1 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1)行业景气度仍低迷,下游面板稼动率平均约70%,仍处低位,出货量同比仍承压;2)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产品销售单价有所下调,同时因订单不足、产能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毛利率承压;3)公司进口材料占原材料比重较高,主要结算币种为美元、日元,23Q1 汇兑收益同比减少0.14 亿元。
展望2023 年,行业景气度有望企稳,或带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未来行业需求逐渐复苏,公司扩产降本及OLED、车载、VR 放量料将驱动业绩迎来新一轮成长,预计莆田产线产能利用率有序释放,相关产品的经济性逐步呈现。
在产、在建、在投三位一体布局,长期扩产弹性大。公司目前主要有深圳光明、深圳龙岗、安徽合肥、福建莆田四大生产基地,2022 年公司偏光片产量为2691万平方米,同比+7%,已陆续满产6 条产线,2 条在建,另有1 条待建。布局小尺寸的龙岗产线设计产能约1000-1500 万平方米/年,已于21H2 投产。从良品率看,至22Q3 产能爬坡已完成,良品率达90%以上,当前稼动率约六至七成并持续提升,目前以中大尺寸爬坡为主,根据其公告,公司计划逐步优化产品结构,聚焦高端手机。1)在建产线:聚焦车载的莆田生产线产能约600 万平方米/年,22Q4 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预计将在今年逐步释放产能;布局超大尺寸的合肥二期1720mm 生产线设计年产能3000 万平方米,目前进入施工阶段,公司预计届时年产值将达50 亿。2)新增投建:在湖北省黄冈市规划建设2520mm、1720mm 的显示器用偏光片生产线项目,设计产能为1.4 亿平方米,公司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0 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 亿元,设计产能为7000 万平方米,公司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 亿元,预计2023 年逐步落地,2024 年底前正式投产,2025 年底前达产。公司扩产速度居行业前列,我们预测2021-2024 年公司投产的有效产能面积将由2820 万平方米/年增加至7170 万平方米/年(假设2024 年底合肥二期爬满),对应三年CAGR 为36%,2027 年产能将增加至14170 万平方米/年(假设2027 年底黄冈二期爬满),对应6 年CAGR 为31%。目前公司下游客户涵盖全球领先面板厂商及手机模组厂商如京东方、TCL 华星、惠科、深天马、同兴达、合力泰等,并于22H1 获得京东方A 类供应商资格。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客户享受面板国产化红利,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产品高端化持续布局,VR 突破处于放量前夕。公司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未来三年公司将重点布局中高端手机/IT/车载/VR 用偏光片,预计将保持稳定盈利能力。1)VR 领域,公司主要布局Pancake 配套光学膜,定制开发后贴合采购的光学膜材并进行裁切,为大陆首家具有量产供应能力的厂商,日产能已达万套,2022 年实现营收约7000 万元,出货约60~70 万套,目前正在持续开发下一代产品。Pancake 方案“轻、薄、小”优势突出,随成本下降有望加速渗透,我们看好公司在该领域的成长潜力;2)车载领域,公司车载染料系偏光片已有小批量供货;车载碘系偏光片已稳定在95℃/500h,并在后装车载市场取得量产实绩,更耐高温的产品仍在持续研发中,公司预计车载产品2023 年有望在莆田新线逐步起量;3)OLED领域,公司用于固定曲率柔性手机屏的102 微米AMOLED用偏光片客户测试基本通过,将陆续在多个品牌上实现量产。公司OLED 手机已基本获得下游主要客户认证,23Q2 将小批量出货,公司预计2023 年将逐步实现系列化供应,有望显著贡献业绩。总体而言,公司高端产品持续突破,随龙岗、莆田新线放量及满产后产品结构调整,我们预计公司中高端手机/IT/车载营收占比将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优化有望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外采+内生积极推进上游材料国产化,降本增效凸显竞争优势。固定投资方面,公司采用低成本自主建线策略,显著降低产线投入及单位折旧成本;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将合肥二期调整为1720mm 宽幅生产线,使43/55/65 寸裁切利用率提升同时原料成本下降;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对小尺寸的裁切环节进行了自动化设计改造,降成本而提良率,行业景气承压下优势凸显。材料供应方面,根据公司2022 年年报业绩交流电话会,公司计划三年内将所有原材料实现国产化,目前PVA、TAC 已逐步导入国内供应商,保护膜、PET、表面处理膜、胶水等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内生布局产业链上游,在广水市规划液晶显示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生产线。我们认为公司在固定投资、材料成本、生产工艺等方面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未来国内偏光片产能逐步释放之下,公司成本管控优势将带来凸出竞争力,有望带动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疲软;偏光片价格下行;公司新增产线进度不及预期;行业供需过剩;上游国产替代进度缓慢等。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偏光片领域龙头,产能布局领先,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同时受益于下游面板行业国产替代的需求,未来成长性较强。但受制于2022年以来下游需求疲软及局部疫情反复的扰动,公司龙岗新线爬坡及产品结构优化进度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净利润预测至2.68/4.54 亿元(原预测为5.24/7.88 亿元),并新增2025 年净利润预测7.40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1.54/2.61/4.25 元。选取电子零组件细分行业龙头歌尔股份、立讯精密、深纺织A 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Wind 一致预期2023 年PE 为30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 年30 倍PE,对应目标价46 元,维持“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