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 成本持续下降叠加国产替代加速 OLED面板出货量有望迎攀升 产业链或将持续受益(附概念股)

2023-06-01 08:03:25 智通财经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2年对于显示器厂商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低需求导致工厂利用率下降,这意味着成本分摊到更少的面板上。然而,近日知名研究机构DSC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两年OLED和QD-OLED面板的价格将呈下降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每块55英寸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相比2022年预计下降约20%,到了2024年也会有相近的降幅。成本相对更高的三星QD-OLED面板的成本也会下降,幅度大概在30%。

当前我国OLED面板行业本土厂商加速布局且产能持续释放,行业下游市场日渐丰富,涉及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但由于技术还不是很成熟,OLED面板主要还是应用于智能手机。根据Omdia数据,从营收规模来看,2022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为43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7亿美元,CAGR为5.9%。

从下游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智能手机占OLED面板下游市场份额的73%,为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其次是OLED电视,占比为19%,而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还较少。

智能手机方面,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分地区来看,韩国地区份额占比62.2%,国内厂商出货份额占比37.8%,国内占比相比去年的22.6%增加15.2个百分点,份额持续攀升。从出货量看,虽然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下滑超10%,但其中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占比78.6%,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

OLED电视方面,自2013年规模上市以来,OLED电视市场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但从整体出货量来看,却不尽如人意。根据Omdia数据,2022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为651万台,预计2023年突破740万台,到2026年将达到1054万台。换言之,整整10年时间,OLED电视年度出货量都尚未越过1000万台的关口。

业内判断,制约OLED电视出货增长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成本过高,导致终端普及门槛过高;二是,三星、海信等巨头不参与,导致市场合力没有形成。目前两大因素正在减弱从成本来看,无论是WOLED还是QD-OLED,成本都在大幅下降;从品牌阵营来看,虽然技术路线不一致,但三星已经加入了OLED阵营,对外统称OLED电视,海信和旗下品牌东芝也推出了OLED电视产品。

据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已达22.3亿美元,年增逾3成,随着品牌厂的推波助澜,至2025年预计行业产值将达30亿美元。

此外,近年来OLED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厂商积极布局产线建设。根据Omdia数据,中国OLED产能面积占比预计从2018年的8.7%提升至2023年的45.1%。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企业依靠政府的支援,继液晶显示器(LCD)之后,在OLED市场也在猛烈追赶韩国企业,因此正在致力于确保价格竞争力。现在是时候考虑增设显示行业生产线等支持大规模投资的政策支援了。”

中泰证券表示,中长期来看,由于不具备成本优势,韩系厂商产能加速退出,全球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面板厂商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将进一步增强,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A和TCL科技议价能力将进一步增长,后续面板周期性可能会减弱。

广发证券称,需求层面,整体需求层面迎来复苏,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提升,尤其在安卓机方面逐渐从高端旗舰机向中低端机型渗透,同时折叠屏、IT、车载显示等新市场持续打开行业天花板。结构层面,OLED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厂商积极布局OLED产线建设,大客户持续提升国内用屏占比,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随着OLED行业高景气,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相关概念股:

京东方精电(00710):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是汽车显示器和工业显示器,BOEVx是京东方汽车显示器业务的唯一销售平台。该公司在中国,韩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经营业务,并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一级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信利国际(00732):高品质液晶显示器及组件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华显光电(00334):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平板显示产品业务的香港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则包括供电脑及手机使用的液晶显示器模组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等平板显示产品的制造及销售。

亿都(国际控股)(00259):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器及相关产品制造及销售的香港投资控股公司。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