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1.新能源汽车
中汽协公布5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
我们认为,2023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逐步向好。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 年5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1.7 万辆,同环比分别上升60.2%、12.7%;5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0.10%,同环比分别提升6.09pct、0.64pct。随着相关政策持续支持以及优质供给的增加推动电动车性价比不断提升,国内电动化率将深化,渗透率提高的空间仍较为广阔,有望带动全产业链需求增长,中长期高成长性不变。
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好发展
我们认为,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好发展。在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持续增长,从而有望带动全产业链需求扩大,中长期高成长性不变。此外,整车和充电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优化。持续看好:1)设备端,在充电桩需求提升的趋势下,模块、整桩等设备端有望受到直接的带动,实现销量的提升;2)运营端,充电运营属于新能源汽车服务后市场,在设备需求迎来提速的情况下,运营商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核心观点:
国内新能源汽车完成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的初级阶段,在驱动力由政策端向市场端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渗透阶段。海外电动化决心明确,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共振。技术革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有望带来性能、成本、安全性等多方位的提高。持续看好积极拥抱新技术和竞争优势显著/格局优化的两条投资主线,具体包括:
1)前期产业链去库存基本结束,即将开始新一轮补库,各环节有望进入排产量增阶段,同时需求向好将带来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看好盈利水平触底或有望出现拐点环节。
2)所处行业格局清晰且持续优化、产能加速布局推动份额持续提升、具备较强护城河的标的。
3)各环节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在需求及价格向上阶段较强的盈利弹性。
4)技术路线明确,拥有迭代逻辑较强产品的厂商;自身技术持续升级且具备领先优势、业务实力不断增强、多元化布局带来更多亮点的优质企业。
5)持续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环节,充电模块、整桩、运营等。
6)复合集流体:具备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设备端、电池端、材料端共同发力,持续推动产业化应用,关键设备、工艺和材料端需求有望提升。
7)钠离子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有望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实现率先应用,具备相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壳体以及电池端技术、产品、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增量市场。
8)具备国际化供应实力的厂商更加受益于全球电动化发展。
9)在政策以及需求推动下,有望快速发展的氢能、两轮车等环节。
受益标的:宁德时代、天赐材料、科达利、尚太科技、璞泰来、宝明科技、东威科技、骄成超声、天奈科技、双星新材、鼎胜新材、万顺新材、胜利精密、亿纬锂能、当升科技、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容百科技、振华新材、中伟股份、诺德股份、嘉元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友钴业、宏发股份、特锐德、斯莱克、炬华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道通科技、绿能慧充、英杰电气、通合科技、万马股份等。
2.新能源
硅料价格加速下滑,下游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受到硅料库存高企叠加Q3 新增产能预期释放的背景下,本周硅料价格加速下滑,我们预计硅料价格将快速触底,组件价格回落将进一步刺激装机需求释放,持续看好:①受益于N 型渗透率提升,TOPCon 电池片放量的头部企业;②海内需求共振,具备海外渠道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等。
山东提出谋划建设35GW 海上风电基地
根据风芒能源报道,6 月2 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谋划海上建设35GW 风电基地,到2030 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2 亿千瓦,达到煤电装机的两倍。
我们认为,山东省近海风电资源丰富,近年来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海上风电基地为主要资源区。根据山东省政府此前发布的《关于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能源保障网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计划到2025年,海上风电开工1200 万千瓦,建成800 万千瓦;到2030 年,建成3500 万千瓦。山东海风建设规划持续推进,我们看好在山东具有属地优势的企业,持续看好海风管桩塔筒、海缆、海上零部件等相关环节机会
部分省市发布分时电价政策调整通知
我们认为,分时电价灵活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如四川省将峰谷时段的早高峰1 小时调整为2 小时,更好地实现储能项目的两充两放;贵州省扩大了峰平谷比价,直接带动最大峰谷电价差的提升,满足储能盈利需要。优化峰谷时段划分、调整电价机制,将完善电价信号在电力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增厚储能项目盈利。
3.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