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奋楫扬帆 破浪笃行

2023-06-24 07:55:03 和讯  招商证券郑积沙/张成凌/张晓彤
年初至今保险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平安负债端基础最好,在行业拐点之际更有望实现深蹲起跳,资产端低基数改善有望更显著。资负共振驱动下公司战略转型成果有望逐步兑现,当前股价对应23 年底EV 仅0.52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中国平安是全国领先的综合性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平安于1988 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目前已成为融合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核心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行发展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公司股权由民营、外资、国企和公众共同持有,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核心管理层平均司龄超过20 年。稳固的创始人和专业化团队管理有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经营战略的前瞻性、稳定性,市场化基因则塑造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优势,迸发出民营经济体的充分活力。
2023 年以来平安负债端全面复苏,行业龙头地位愈发稳固。1)寿险主业作为公司业绩的“胜负手”,构建了过往高速发展的最坚实基础,但疫情期间遭受较大冲击,核心优势减弱。自2022 年底以来,伴随防疫政策调整和行业转型深化,平安寿险业务已实现底部反转,复苏态势持续向好,23H1 表现有望再超市场乐观预期。在当前居民风险偏好降低、竞品收益率波动、储蓄险产品力突出的背景下,公司逐步加强培训引导,队伍的销售技能日趋全面,对客户需求挖掘更充分,有助于开拓储蓄险更大的增长空间。叠加去年下半年NBV 基数较低,2023 全年增速有望领先同业。后续经济复苏利好健康险销售,公司具有重疾险推动的惯有优势,深蹲起跳值得期待。同时公司代理人规模加快企稳,人均产能和收入大幅提升有望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渠道复苏可期。展望长远,医养布局有助于构建公司差异化优势,未来有望成为价值增长的第二曲线和下一个改变健康险的“赛点”。2)产险业务保持稳定增长,量质齐升值得期待;银行业务利润贡献稳步提升,已发展成为集团综合金融的“根据地”;科技业务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未来有望反哺金融主业、赋能行业升级。
资产端历史风险逐步出清,收益改善态势向好。平安从2015 年开始陆续参与地产股权投资,房地产行业下行和政策调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显著拖累公司的投资收益。近年来平安加强对房地产风险敞口的管控,不动产投资规模和占比双降,同时持续加大对能够提供稳定现金回报的不动产投资力度。后续随着经济复苏带动房地产板块景气度回升,公司投资收益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高增长。
战略转型领先行业,差异化优势有望打造竞争护城河。1)平安是最早关注并拥抱互联网技术的传统险企,经过多年投入及发展,科技变革已切实融入到金融主业以及各生态圈业务之中,降本增效的升级效果显著,未来有望率先在保险业内取得实质性突破。2)寿险改革衔枚疾进,转型进程领先行业,尤其在经历前期改革阵痛后,公司“4 渠道+3 产品”(4 大渠道包括个人代理人、银行优才、社区网格化及下沉网络,3 大产品服务体系则涵盖了“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和“保险+居家养老”)打法愈发成熟,“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科技赋能”战略持续升级,正坚定迈向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年初至今保险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平安负债端基础最好叠加面貌焕新,23 年NBV 增速有望领跑上市同业;公司寿险改革已行至三载,在行业拐点之际更有望实现深蹲起跳,值得重视与期待。而资产端当前股市处于筑底阶段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盈利上行周期,未来经济有望向好利率上行将提供保险股最强加持。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底每股EV 为89.96 元,当前股价对应23 年底EV 仅0.52x,估值隐含悲观预期,尚未充分反映基本面变化,预计后续上行空间较大,结合偏低的机构持仓,仍显著具备投资吸引力。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乏力;寿险发展受困;监管收紧;股市低迷;利率下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