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能源双轮驱动,2023Q1 业绩有所改善。公司深耕环保和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装备制造、工程与服务、项目运营管理三大板块业务。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88.39 亿元,同比增长5.52%,收入增幅主要来自工程及服务收入和项目运营管理收入的增加;归母净利润7.29 亿元,同比下降3.47%。2023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2.06 亿元,同比增长12.05%,归母净利润2.21 亿元,同比增长6.58%,业绩有所改善。
固废处置稳中有进,业务边界持续拓宽。公司凭借在垃圾焚烧锅炉制造领域的市场优势和影响力,逐步建立起垃圾焚烧发电全产业链平台,截止2022 年底,公司投建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能力2900 吨/日,另有公主岭德联二期项目400 吨/日正在建设中,预计于2023 年竣工投产。同时,公司已投运污泥处置项目规模2490 吨/日,并积极拓展固废业务新领域,已投运餐厨垃圾处置规模440 吨/日,蓝藻藻泥处置规模1000 吨/日,飞灰无害化填埋处置规模300m3/日。
积极布局光伏领域,热电运营贡献优质现金流。公司积极开拓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工程业务,2022 年签订新能源光伏电站订单10.62 亿元,中设国联实现光伏发电收入2.37 亿元,与吉利集团、江苏国信、陕西有色、国电投铝电、华电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在无锡市区热电联产供热市场占有率超70%,下属4 家热电运营企业全年完成总售热676.56万吨,热力应收款回笼率近100%,共实现热电收入26.81 亿元,同比增长29.56%,为公司贡献优质现金流。
绿电制氢空间广阔,电解槽有望构建新增长极。随下游用氢端产能扩大,上游制氢端绿氢供给不足成为氢产业链的新一代结构性问题,电解法制氢将成为破局关键。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合同》,2023 年4 月,公司1500Nm3/h 碱性电解槽产品正式下线,目前已经形成年产1GW 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能力,预计随着国内绿氢项目招标推进,公司电解槽销售有望逐步上量。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2023-202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8.92/112.95/127.1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10.68/12.2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2.18x/10.45x/9.09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盈利预测与估值模型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