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行业老将,转型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绑定优质客户。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8 年的国营天台机械厂,早期专注于商用车及工程机械领域。
2010 年后公司陆续收购博尼格、DPF、TDI 等公司,补全产品谱系并形成全球化业务布局。凭借优秀的品质管理能力及生产制造能力,公司由商用车领域切入乘用车领域,客户从合资品牌拓至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如吉利、比亚迪、长城等,并切入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进入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供应体系,并与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形成集成模块供应能力,乘新能源东风,热管理业务有望快速增长。公司近几年产品从换热器、PTC 等新能源热管理单品逐步拓展至模块化产品,布局四大产品模块:前端冷却模块、热管理集成模块、空调箱模块、车载电子冷却系统。以四大模块为基础,形成新能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能力。
同时,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相比于燃油车新增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和空调加热系统,单车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行业扩容明显。我们认为,在关键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下,国内以公司为代表的诸多零部件厂商有望快速攫取热管理市场份额,迎来新一轮增长。
工业用/民用热管理有望打开第三成长曲线。公司热管理产品从车用拓展至工业用/民用领域,其中公司工业用/民用领域热管理产品类型丰富,主要用于特高压输变电冷却、发电机组换热、电力储能热管理、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等领域。1)储能领域:随着技术逐步成熟,电化学储能因其不受自然环境影响,装机便捷,使用灵活等特点,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我们认为目前虽然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占比较低,但发展空间较大,有望逐渐成为储能发展的主流路径。电化学储能对热管理要求高,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车端供应商,具备较高的产品集成度以及品质管理能力,在热管理技术研发及生产方面的优势较明显,有望在储能端快速发力。2)数据中心热管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大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政策涵盖新型数据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推动协同发展、双碳政策驱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多个方面,鼓励大数据中心行业发展与创新,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已布局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冷却系统,采用“液冷+风冷”散热模式,且该系统已与下游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我们认为有望贡献营收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为热管理老将,近几年逐步拓宽产品图谱,形成1+4+N 产品布局。且从商用车领域拓展至乘用车、工业用/民用换热领域,有望打开新盈利点。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5.67 亿元、7.97 亿元、10.66 亿元,同比增长47.8%、40.6%、33.8%,对应EPS 为0.71、0.99、1.33 元,对应PE 为25/18/13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024 年25 倍目标 PE,对应目标市值约200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海外业务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