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7 月14 日晚,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16.78 亿元,同比增长50-60%,扣非归母净利润14.71-16.28 亿元,同比增长40-55%,业绩预告符合我们此前预期。Q2 利润端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预计是:①公司抗感冒品类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销售收入出现下滑;②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学术推广等活动开展受到疫情影响。随着公司产品研发布局持续推进,不断夯实创新中药龙头地位,有望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7 月14 日晚,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16.78 亿元,同比增长50-60%,扣非归母净利润14.71-16.28 亿元,同比增长40-55%;业绩预告符合我们此前预期。
简评
Q2 利润端增速放缓,业绩预告符合预期
根据业绩预告中值测算,23 年H1 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25 亿元,同比增长55%,扣非归母净利润15.49 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Q2 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3 亿元,同比下滑25%,扣非归母净利润3.72 亿元,同比下滑34%,业绩预告符合我们此前预期。
Q2 利润端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预计是:①公司抗感冒品类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销售收入出现下滑;②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学术推广等活动开展受到疫情影响。
展望下半年:看好心脑血管逐步恢复,产品研发布局持续推进,夯实创新中药龙头地位看好心脑血管品类逐步恢复,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 年H1,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院端患者流量逐步恢复,预计公司心脑血管品类终端动销实现良好增长,下半年有望保持恢复性增长趋势。从市场竞争格局上来看,公司心脑血管三大创新专利中药在公立医疗终端的市场份额呈稳步提升趋势,2022 年上半年达到16.89%;从零售渠道上来看,心脑血管中成药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提升趋势,公司三大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由2017 年的5.79%增至2022 年的6.4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长期看,随着公司继续开展药效作用机制深入探讨、上市后临床循证评价及真实世界研究,建立产品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进一步提升产品临床价值,驱动核心产品销量增长,公司核心产品在中成药心脑血管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品研发布局持续推进,夯实创新中药龙头地位。公司围绕心脑血管、呼吸、神经、内分泌、泌尿、消化等核心治疗领域,持续完善新药筛选、立项、研发、上市后再研究等不同阶段项目管理,探索产品的适用人群及临床应用优势和作用特点,客观评价产品的疗效优势、安全性,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及布局。目前公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1 类新药芪黄明目胶囊已经进入新药申报阶段,今年有望获批上市;除此之外,在神经领域方面,公司于7 月14 日收到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药1.1 类创新药参蓉颗粒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同意开展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辨证属督元虚损证患者的临床试验,公司神经类疾病用药布局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中长期来看,全方位、系统的中药注册管理体系对中医药行业持续规范升级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中药审评审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药创新药有望逐步迈入正轨,以公司为代表的创新中药龙头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5.51 亿元、138.01 亿元和152.9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2 亿元、27.48 亿元和30.77 亿元,折合EPS(摊薄)分别为1.47 元/股 、1.64 元/股和1.84元/股,分别同比增长3.8%、12.0%及12.0%,对应PE 分别为17.0x、15.2x 及13.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产品推广不达预期:公司在销售投入加大,若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将会影响销售收入进而影响公司利润;2)药品降价风险,公司核心产品等竞争市场可能会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盈利预期;3)原材料及动力成本涨价风险:中药种植周期较长,公司所需原料价格波动将会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公司整体利润;4)中药政策环境不稳定:目前中药相关大环境并未完全稳定,日后若有相关政策出台可能导致市场较为混乱进而影响公司经营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