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与“国改”投资研究专题:科研院所体系:机制改革驱动硬核成长 “中特估”的最优解

2023-08-17 13:25:07 和讯  光大证券孙伟风
  国企改革永不停歇,但投资思路亟需创新。国企改革永不停歇: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历经“增强企业自主权”、“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所有制改革”
  等多阶段。十八大至今,国企改革以“一企一策、分类推进、扩大试点”为方针,进一步完善国资管理体系,并激发经营活力、夯实质量。2022 年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2023 年提出“一利五率”力求进一步夯实央企经营质量。回望国企改革历程,央国企逐步做大做强,经营效率亦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现已诞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当前国改的投资思路亟需创新:传统框架中,国改投资更多聚焦“整合重组”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层面:前者提升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助力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后者则能改善企业治理、改善经营质量。有别于传统认知,我们认为上述思路在投资层面的胜率并不高:1)“整合重组投资策略”短期内实则是“一级二级估值套利模型”,重组对象、资产定价及时间节点等因素均有高度不确定性;2)“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策略”则一方面高估了激励的效用,另一方面却又低估行业周期、企业护城河、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与组织文化等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科研院所体系:“中特估”的最优解。2023 年初至今,“中特估”成为市场重要主线:在国资委“一利五率”考核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质量有望改善;其次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预期下,央国企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并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现阶段,市场对于部分央国企的价值重估主要侧重于资产价值、资源禀赋等,并未充分认知其作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成长属性,以及作为“产业链链长”的战略价值。中央深改委先后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务院国改领导小组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对于科技型企业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未来央国企科研院所的“科学家红利”将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极。
  科研院所体系:机制改革驱动硬核成长。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仍低,改革将迸发巨大能量。科研院所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前沿科研人才圈层,具备攻关“卡脖子”
  环节的能力;其劣势在于市场化竞争能力,以及产业化落地能力;科研院所与上市公司相结合,将搭建前沿研究—>产业孵化的通路;科研成果持续转化落地,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新的增长极。我们注意到:部分央企凭借其科研院所优势,主攻“卡脖子”的利基产品(如凯盛科技的UTG、合成石英砂等),规避研发人员不善营销的短板、成本控制能力的不足。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稳定研发团队(避免专利人被“挖角”),并使新产品在体系内孵化(如中国化学的气凝胶与己二腈等)。
  投资建议:前瞻布局科研院所体系央国企
  科研院所体系企业在“举国体制”科研攻关、市场化激励与产业孵化机制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随着“国产替代”必要性提升,央国企科研院所战略意义凸显;市场化机制改革则是企业新产品孵化(硬核成长)的重要基石。
  我国科研院所体系企业担负着“国产替代”、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使命。“中特估”背景下,科研院所体系企业的“科学家红利”以及“产业链战略价值”仍需重新认知。围绕四大要素筛选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凯盛科技、铁科轨道、中国化学。
  风险提示:科研成果市场化投产进程不及预期,国企改革进程推进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