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望凭借丰富的分销经验、自主可控的产品、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市场布局在工业自动化周期筑底复苏在即、智能制造蓬勃发展、风电装机需求景气回归、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Beta 利好下持续突围,逐步推动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战略的落实,并迎来业绩快速增长。考虑到公司业务有望迈入转型加速期,业绩处于快成长期,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2.24 亿/3.94 亿/5.21 亿元,对应EPS 0.62/0.84/1.07 元,以PE为主,参考DCF 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4 年21 元目标价,对应2024 年并购增发完成后股本下101 亿元的市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最具潜力的智能制造与工业网络信息设备服务商。公司聚焦于智能制造与风电储能新能源主赛道,施行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战略,电气自动化、信息化业务、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高度耦合,相互赋能。2018 年公司业绩受行业政策影响承压,但自2019 年起公司业绩重拾发展势头,重新布局新能源业务,迈入转型加速期,至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27.1 亿元,CAGR达7.1%;实现归母净利润1.4 亿元,CAGR 达29.3%。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作价12.783 亿元横向收购行芝达,行芝达控制系统的执行层与控制层技术储备较强,已有自主工控品牌“舜昌”,IO 模组与线束实现了自主可控,外延投资可望补公司能力储备。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发家之作,外延助力。工业自动化已周期筑底,处于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叠加国产替代加速期,我们预计整体自动化板块2023 年年末或将正式回暖,通用自动化板块将在Q2-Q3 率先回暖。公司亮点:公司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负责电气自动化产品分销与配套,2022 年分销与配套业务占公司电气自动化业务超80%,可以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全面产品供货,涵盖PLC、传感器及检测设备、现场总线、人机交互等众多产品,并凭借丰富产品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拟收购的行芝达公司亦整合了国内外各大自动化品牌厂商的产品和技术,主要负责代理欧姆龙及电产等国外高端自动化品牌。但公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产品分销商,公司十分注重自主化产品研发,在大中型PLC、传动等方面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与产品,拥有4.5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电气制造基地、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制造体系,具有年产10000 套以上传动、PLC 控制柜的制造加工能力。
工业信息化业务:聚焦智能制造,前沿探索赋能新发展。智能制造在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叠加政策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发展,我们预计到2027 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1 万亿元,2023-27 年CAGR 达9.24%,而2018 年制造布局中隶属工业信息化部分的(数字化工厂、工业互联网)比重已近50%,工业信息化未来产业规模庞大。公司亮点:自有产品端方面,公司着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设,重点推动信息化软件与边缘计算产品的迭代与研发;外延发展方面,公司与拟收购的行芝达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如果收购顺利完成,行芝达在IO 模组、传感器和线束的自有产品可以很好的补充公司现有的技术空白,实现软件与硬件的良性互动,此外,公司加快工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的能力建设和市场推进工作,有望形成合纵连横的竞争优势。
新能源业务:风储领域优势显著,厚积薄发持续突围。风电:受风机大型化、产业降本和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速增长驱动,我们预计2025 年中国风电变流器市场规模将达到64 亿元,对应2022-2025 年CAGR 为11.6%。公司在变流器行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研发底蕴,2022 年进一步完善风机变流器690V/900V/1140V 软硬件研发平台,形成在成熟技术平台上快速开发产品的能 力,同时公司相继完成双馈7.XMW、全功率16MW 变流器的产品开发,功率覆盖范围领先行业。储能:成本下降叠加电价改革共同推动储能行业发展,若仅考虑新能源发电及电力辅助服务领域,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全球储能系统市场空间或达1753 亿/2652 亿/3771 亿元,对应CAGR 为47%。公司储能产品涵盖储能模组、标准储能电池簇、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与储能变流器并持续放量中,截至2023 年6 月,公司已经中标及新签合同的储能订单已经超过1.1GWh,在手履行的订单交付任务约为1.5GWh,其中主要为集中式储能系统。同时,公司也开拓工商业侧储能新模式,力争在工商业侧储能实现市场的批量化突破,同时探索数字化赋能储能,使系统采集的大量数据附有金融属性,成为电力交易或碳排放交易的计量依据,不断在新能源领域突围。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波动风险;通用自动化复苏不及预期;行芝达收购进度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公司新品研制及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有望凭借丰富的分销经验、自主可控的产品、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市场布局在工业自动化周期筑底复苏在即、智能制造蓬勃发展、风电装机需求景气回归、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的Beta 利好下持续突围,并迎来业绩快速增长。考虑到公司业务有望迈入转型加速期,业绩处于快成长期,我们预测公司2023/24/25 年归母净利润2.24 亿/3.94 亿/5.21 亿元,对应EPS 0.64/0.82/1.0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22.5/14.5/11.5 倍。根据公司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且目前审核进度进展顺利,因此我们假设2023 年底并购行芝达及相应股票发行成功,股本增加1.3 亿股,业绩也将显著提升,2024 年行芝达全年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因重大资产重组产生非经常性收益影响,因此使用2024 年盈利预测进行估值,参考可比公司汇川技术、中控技术、能科科技估值,给予公司2024 年24 倍PE,并参考DCF 绝对估值,给予目标价为21 元目标价,对应2024 年并购增发完成后的股本下101 亿元的市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