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H1 公司实现营收5.37 亿元,同比+3.38%;实现归母净利润0.43 亿元,同比+8.09%;实现扣非净利润0.42 亿元,同比+15.91%。分季度看,公司2023 年Q2 实现营收2.76 亿元,同比+2.20%,环比+5.61%;实现归母净利润0.20 亿元,同比+10.39%,环比-8.25%;实现扣非净利润0.21 亿元,同比+18.76%,环比-3.68%。
H1 业绩稳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持续推进核心产品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领域市场,加大工艺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力度。2023 年H1,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稳中有进,盈利水平同比提高。2023 年H1 公司毛利率为25.13%,同比+0.41pcts;净利率为7.39%,同比+0.18pcts,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费用方面,2023 年H1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13%/7.35%/4.21%/0.35% , 同比变动分别为-0.07/-0.49/+0.99/+0.60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均有所增加,主要系去年同期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增发扩产新能源薄膜材料,持续加码新兴市场布局: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通讯、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和新能源(光伏、风能、汽车)等多个行业。2021年,公司发布投资建设项目公告,拟投资4150 万元改建公司原有生产厂房并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及相关公用辅助工程,引进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生产线关键设备,形成年产24 万只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的生产能力。该项目一期已于 2022 年 8 月底顺利投产,二期正在按计划进行中。该项目实施完毕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电容器的产品结构,巩固公司在电容器行业的市场地位,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2022 年8 月30 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建设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以引进2 条超薄型薄膜生产线,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生产体系,扩大产品产能,继续推动薄膜产品向超薄型、高耐温、高耐压方向发展,迎接新能源行业大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及盈利水平。
持续受益新兴市场增长,薄膜电容行业景气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等作为薄膜电容的新应用领域,是公司未来布局的重点市场,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增量市场。据乘联会统计,2023 年H1 国内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渗透率达32.4%,新能源车累计零售308.6 万辆,同比增长37.3%。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7.1 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光伏装机容量4.7 亿千瓦。未来随着新能源领域需求的持续增加,公司薄膜电容业务有望进一步打开长线空间,为公司盈利增长注入更大动能。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主要从事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的研发和销售,薄膜电容器因其具有额定电压高、寿命周期长、无极性等特点,其应用向可再生能源(光伏、风力发电)及新能源汽车等新需求领域快速拓展。随着碳达标、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风力发电领域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辆也正在得到各国政府大力推动,未来市场空间较大。受益于下游传统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新兴行业的快速成长,薄膜电容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 亿元、1.74 亿元、1.89 亿元,EPS 分别为0.24 元、0.31 元、0.33 元,PE 分别为27X、21X、19X。
风险提示:投资项目实施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