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投行业务专题:响应资本市场发展需求 探索投行业务新定位

2023-10-23 18:43:27 和讯  中信证券田良/陆昊/邵子钦/童成墩/薛姣/张文峰
随着以投融资平衡为重点的资本市场改革方向确立,投行业务的定位有望从以融资为核心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过渡。短期来看,IPO 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将对证券公司投行承销和保荐费用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随着产业结构、市场政策和上市公司需求的变化,投行业务商业模式转型的契机已逐步显现。展望未来,能够以长链条专业化服务绑定优质上市公司资源、以优秀风控提升项目质控能力、率先适应投行业务新定位的证券公司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本市场变革赋予投行业务新使命。2023 年2 月,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全面落地,资本市场改革阶段性目标达成。2023 年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续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有望聚焦于解决资本市场投融资失衡的核心问题。投行业务可能从以融资为核心转向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本市场供给,引导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方式助力共同富裕,提振市场信心。从产业角度观察,对比中美两国不同行业股票化率水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科技制造业及公用事业等领域仍有较大的股票化率提升空间。
直面短期挑战,关注承销收入压力及监管尺度重定位。8 月27 日,证监会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做出多项安排。2023 年9 月,IPO 及再融资发行规模较1-8 月平均水平分别下降52.53%和52.51%,极端情形下,若股权融资保持2023 年9 月的融资节奏与发行费率,预计2023 和2024 年投行股权承销业务收入将较2022 年分别下降25.0%和48.7%。2019 年注册制试点以来,监管层阶段性尝试放松审核口径,将选择权交由市场,以促进改革平稳推进。但随着注册制下部分问题的逐步暴露,监管适时调整审核尺度,推进从严监管。同时,三年疫情对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形成了较大冲击。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变化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环境下,2022 年投行业务罚单达138 件(2023H1 66 件),罚单数显著高于2020 和2021 年的72 和67 件。
把握政策机遇,以转型响应资本市场发展要求。在活跃资本市场框架下,证监会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丰富并购支付方式、推动国央企加大整合力度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表态。对标美国市场六次并购浪潮,国内市场在产业层面也具备了提升集中度、推动行业整合、实现技术升级的内在动力与需求,并购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借鉴美国投行转型道路,以咨询费收入为核心的收费模式已日趋成熟。国内投行业务向前端可以加强一级市场交易、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的业务能力;向后端可以完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业务,同时加强与公司内各业务板块的协同,为企业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的综合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单客收入。
优化资源配置,布局增长空间。传统业务方面,围绕符合“绿色通道”要求的科技型企业、北交所市场以及服务于风险化解的房地产企业再融资仍存在业务机会。增量业务方面,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并购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强化专业能力是证券公司构筑并购业务竞争力的核心保障。同时,在证监会持续鼓励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环境下,证券公司投行可以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管理、公司治理以及融资并购规划等多方面提供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优化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交互,完善各类型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全方位助力上市公司发展。
风险因素:A 股市场成交额下滑的风险,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低于预期,投资业务亏损,信用业务风险暴露,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随着以投融资平衡为重点的资本市场改革方向确立,投行业务的定位有望从以融资为核心向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过渡。短期来看,IPO 和再融资审批节奏的放缓将对证券公司投行承销和保荐费用产生较大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产业结构、市场政策和上市公司需求的变化,投行业务商业模式转型的契机已逐步显现。技术突破型企业IPO、央企并购重组、多元化资本市场服务均有可能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新亮点。展望未来,能够以长链条专业化服务绑定优质上市公司资源、以优秀风控提升项目质控能力并且率先适应投行业务新定位的证券公司有望进一步构筑自身的竞争壁垒,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