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元特别国债增发点评:稳定增长预期 2024年财政靠前发力

2023-10-26 07:10:03 和讯  东方证券屈俊
  事件:10 月24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 年国债10000 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 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增发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 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 亿元。
  从资金用途看,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稳定增长预期。根据财政部介绍,此次特别国债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23Q3 以来,国内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增速尤为低迷。此次资金主要用于灾后重建以及基础设施补短板(包括水利建设等),而非传统隐性债务压力相对更大的交通运输、城建城投等领域,符合近期的化债总体思路,有望通过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进而稳定总需求和中期经济增长预期。
  与历次特别国债不同的是,此次特别国债纳入赤字安排,信号意义明显。回溯来看,过去国内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1998 年、2007 年以及2020 年,2007 年发行的部分特别国债在2022 年续作),均纳入政府基金预算,而未纳入中央预算。此次10000 亿元特别国债,全额计入2023 年赤字,也将打破3%财政赤字率的约束(上一次年内追加赤字在2000 年),传递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有望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2024 年财政有望靠前发力。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71.9%,已有提速趋势。23Q4 财政预算调整或意味着2024 年财政将靠前发力,有望扭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 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 亿元。考虑到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到形成实物工作量存在时滞,预计对经济实际拉动效果更多体现在2024 年。
  此次特别国债公开发行,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冲击程度受央行后续对冲操作的影响。
  从历史三次特别国债发行经验看,1998 年面向四大行定向发行,央行通过降准及再贷款投放流动性;2007 年定向与公开发行结合,其中2 期面向农行定向发行,后续央行通过买断交易全额买入,其余6 期公开发行;2020 年全部公开发行。
  根据25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此次特别国债采取公开发行方式,短期或增加银行体系资产供给和相应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消耗,资金面或趋紧,但如果央行配合开展对冲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资金面趋紧程度将有限,且吹风会提及“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伴随财政支出提速增效,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
  2024 年银行经营基本面有望筑底,关注银行业风险确认后处置出清的力度、新发贷款利率的拐点、全社会各部门债务成本压降(居民按揭、政府化债、LPR 调降)后银行息差筑底、24 年财政将靠前发力稳定经济预期,继续看好银行股表现。现阶段建议关注:1、三季报披露后,基本面有望改善估值调整充分的城商行:宁波银行(002142,未评级)、苏州银行(002966,买入)、杭州银行(600926,未评级)、江苏银行(600919,买入);2、高股息策略:农业银行(601288,未评级)、工商银行(601398,未评级)、建设银行(601939,未评级)、中国银行(601988,未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短期债券供给冲击;重点领域风险暴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