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3 年10 月31 日,公司发布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 年Q1-Q3实现收入141.52 亿元,同比增长27.45%;实现归母净利润15.97 亿元,同比增长32.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01 亿元,同比增长27.83%。
其中,2023 年Q3 实现营收49.91 亿元,同比增长15.82%,环比增长6.38%;归母净利润5.03 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减少21.87%;扣非归母净利润4.73 亿元,同比下降-3.21%,环比下降22.00%。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同比稳步增长,主要业务收入保持增长。 2023 年Q1-Q3公司实现收入141.52 亿元,同比增长27.45%,归母净利润15.97亿元,同比增长32.13%,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6.97 亿元,同比增长112.53%,现金流稳定。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由减震器、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构成,2023 年Q1-Q3 业务收入分别为28.88、47.87、45.17、11.71 和1.24 亿元,分别同比变动-0.45%、+31.47%、+52.91%、+20.85%和-13.29%。今年前三季度,减震器收入占主要业务收入比例同比下降最多,达5.93%,底盘系统收入占主要业务收入比例同比增长最多,达5.64%。
战略产能布局稳步推进,国内外工厂加快规划实施。 据公司官方公众号(2023/10/30),公司根据市场及订单预测,结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预判,继续进行产能布局,形成基础产能500 亿元,生产装备等则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实施增加。公司的智能驾驶产业园,是公司打造的绿色低碳,数字化智慧产业园,位于前湾新区,总面积2600 亩,覆盖九大产品线。重庆工厂一期和安徽寿县一起预计2023 年底投产,湖州工厂、西安工厂及墨西哥工厂也正在加快规划实施。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研发领先优势。 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资,引进世界领先的研发及试验装备,具备继续拓展产品线能力,2023年Q1-Q3 公司研发费用7.08 亿元,同比增长29.52%,其中2023年Q3 公司研发费用2.57 亿元,同比增长15.34%,环比增长8.02%,处于行业领先行列。此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智能刹车系统IBS 项目投入,在机械、减速机构、电机、电控、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并且横向拓展至热管理系统、智能转向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座舱舒适系统以及机器人执行器等业务。同时,为抓住机器人业务的发展机遇,公司设立电驱事业部,整合优势资源,配置优秀专业团队,实现业务聚焦。据公司官方公众号(2023/10/30),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获得客户认可及好评,项目要求自2024 年一季度开始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初始订单为每周100 台。为满足客户要求,公司将在本年度完成4 套生产线安装调试,形成年产10 万台的一期产能,后续将年产能提升至百万台。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公司将充分调动现有五轴加工中心、精密数控车床等各类资源,在项目进度正常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率的更优化。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为国内平台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龙头,在客户、品类的持续开拓下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299、392 亿元,同比增速为39%、35%、31%;实现归母净利润24.3、33.0、44.7 亿元,同比增速43%、36%、35%;EPS 为2.2、3.0、4.1 元,对应PE 估值分别为30、22、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新能源客户销量不及预期;2)热管理、空悬、线控制动、机器人执行器等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3)全球产能拓张速度不及预期;4)汇率、关税、原材料价格波动;5)行业整体景气度不达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