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披露,11 月1 日,新形势下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能源供需格局变化下电力建设将迎来适度超前发展,我们建议关注电源大基地、调峰资源与电网主网架、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会议强调充分挖掘负荷侧调节支撑能力,明确以电力价格机制改革为本轮电改的抓手深化电改,我们建议关注显著受益于负荷侧/用户侧边际改善的工商业储能及虚拟电厂等行业,以及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产业化发展。
能源供需格局变化,坚持电力先行,适度超前发展。会议首先指出当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在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进一步,会议对当下面临问题做出阐释,即电力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快推进,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形态逐步发生深刻变化,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和平衡机制面临挑战。2022 年,风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4%,在用电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供给侧新能源接入与需求侧结构调整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冲击。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从2021 年至今已有超过23 个省份发布“有序用电”管理方案,对地区进行限电管控。在此基础上,会议定调“电力先行,适度超前发展”,体现了中央对电力系统超前发展的认可。2023 年1-9 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达3287 亿元,同比+4.2%,我们预计未来电网投资仍将持续稳步增长。
充分挖掘负荷侧调节支撑能力,催化用户侧多元商业模式成熟。会议强调全力以赴抓好电力保供,建设多类型协调互补的电源结构,充分挖掘负荷侧调节支撑潜力,构建电力供应保障机制,肯定了负荷侧调节在电力保供任务中的重要地位。
2023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与《电力负荷管理办法》,明确需求侧响应主体,鼓励需求响应主体参与相应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按市场规则获取经济收益,随后地方纷纷出台补贴措施响应。我们预计需求侧响应经济性提升一方面将刺激用户侧储能装机,另一方面将有效刺激用户侧催生更多分布式能源运营商与聚合商,进而加速虚拟电厂相关行业成熟。
优化新能源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各类型储能建设。会议强调要优化新能源发展方式,建设和挖掘系统调节和支撑能力,着力加强各类型储能建设,促进新能源发电又好又快发展。据CNESA 数据,2022 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达到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结构上锂离子电池占比97%,占据绝对地位。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 截至2023 年8 月, 中国液流电池装机规模220MW/865MWh,中国目前液流电池储备项目规模5GW/18GWh。我们预计在中期内国内新型储能装机仍将由商业化领先的锂离子电池主导,液流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新技术在政策鼓励下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推进电力价格机制改革,打开工商业储能经济性窗口。在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价是改革的抓手,亦是相关政策的外化体现。本次会议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保障电力系统各环节协同运转,持续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强调以深化电力价格机制为改革方向。2021 年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各省相应出台政策拉大峰谷价差。据我们统计,近两年来各地峰谷价差持续拉大,2023 年 8 月价差为0.845 元/KWh,相较2022 年全年平均价差提升20%,高额的价差水平一方面有助于传导电力系统的调节成本,加速需求侧响应等商业模式成熟,另一方面直接为国内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打开经济性窗口。
风险因素:电源及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不及预期;用电量增长不及预期;用电侧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储能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国内外能源供需格局变化背景下,伴随用电量持续增长,电力建设迎来适度超前发展,电源及电网投资有望持续增长,建议关注能源大基地滚动发展、调峰资源配套建设,以及电网侧主网架发展与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带来的产业发展需求和相关设备、系统供应企业。峰谷价差拉大与需求侧响应政策的落实加速用户侧运营、聚合等商业模式成熟,建议关注显著受益于用户侧边际改善的工商业储能及虚拟电厂相关行业。同时,电价的合理传导或将进一步理顺电力系统调节市场的商业模式,有助于国内各类新型储能放量,中期维度上,建议关注锂离子电池、液流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