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迈瑞终于赢了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高投入、高研发、高风险的科技型行业,医药企业间的“专利之争”不绝于耳。最典型的,莫过于仿制药与专利药的专利大战、医疗器械专利侵权纠纷等等。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行业乱象——后发企业往往会选择抄袭龙头企业的成熟技术,以实现“弯道超车”。
再加上,医疗器械的高技术属性,以及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医疗器械“专利之争”。
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便是迈瑞和科曼的专利之争。不过,这场时间幅度跨越将近十年的“专利战”也许快要落下帷幕了。
9月4日及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迈瑞医疗(300760)起诉科曼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分别作出了(2021)最高法知民终1361号、(2021)最高法知民终2187号两件终审判决,均驳回了科曼的上诉申请,维持一审原判。
根据两件终审判决,科曼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应停止制造、许诺销售、销售侵害迈瑞医疗两件发明专利权的STAR8000E、STAR8000H、STAR8000F、C30、C50、C60、C90、NC8、NC10、NC12十款监护仪产品,并赔偿迈瑞经济损失885万元。
一纸判决,科曼赔给迈瑞885万,这起持续近十年的“专利战”再次以迈瑞的胜利告终。
纵观这十年,明明是有理走遍天下的迈瑞,维权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
最早是在2014年4月,迈瑞以科曼侵犯名称为“流量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安装组件“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向深圳中院发起诉讼。2015年8月,一审在该专利部分权利要求有效的基础上,判科曼侵权。后来,该专利权历经了复杂的无效和权利回转,迈瑞于2020年再次起诉,并再次获得一审胜诉,目前这场持续近10年的案件仍在等待最高院的最终判决。
2018年,迈瑞IPO期间,科曼再诉迈瑞专利侵权纠纷,但最终结果是八案全部主动申请撤诉,迈瑞再赢一局。
2019年,迈瑞正式开始全面反击科曼,在福州中院起诉了6案,福州中院判决迈瑞医疗四案一审胜诉。
2022年,迈瑞再对科曼10个型号的监护及呼麻产品进行专利维权,其中8款产品一审胜诉。
而最近的这两个终审判决就是给2019年的案件一个最终交代。
02
抄了,还是没抄?
医疗器械从人类最初阶段的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沿着高精尖的方向成为医疗重要工具,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相比海外,中国的国产医疗器械行业进步颇大。
2022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经营企业数量也突破110万家。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远高于同期我国所有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和GDP的增速。
现在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已经不是国产化的问题了,而是国际化、全球化。
然而越是发展迅速的市场,越是容易出现不良竞争,尤其是专利剽窃。
关于科曼到底抄没抄迈瑞,其实一直是一件很明显的事,迈瑞状告科曼的专利侵权胜率颇高,法院的一系列判决已经给出了答案。
而科曼状告迈瑞专利侵权的案件,却只有用于干扰迈瑞IPO但最终主动撤诉的8件,并且这8件专利在无效层面几乎全军覆没,可见其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专利。
再来对比两家的产品。
这是迈瑞的除颤仪:
这是科曼的除颤仪:
这是迈瑞的监护仪:
这是科曼的监护仪:
这是迈瑞的呼吸机:
这是科曼的呼吸机:
这是迈瑞的麻醉机:
这是科曼的麻醉机:
像,真的太像了,简直像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
但对比两家的技术实力,完全不是同一量级。
迈瑞医疗拥有专利总量为8000多件;科曼医疗拥有专利总量为300多件。论专利数量,迈瑞是科曼的27倍!
2022全年迈瑞医疗研发投入为29.2亿元;反观科曼,近三年来累计研发投入才5.4亿元,平均每年1.8亿。研发投入迈瑞是科曼的16倍!
考60分的会去抄90分的作业,可是你见过考90分的去抄60分的吗?
科曼到底抄没抄?相信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03
为啥耗时费力,但大家都要打专利战?
一个企业要真正站稳脚跟,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是必须的。强如华为,基本实现高端化的华为智能手机,说被制裁就被制裁,沉寂两三年才拿出了Mate60。
只有核心命脉不掌握在外部,避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商业悲剧,才能放开手脚参与国际竞争。
这也是为什么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专利是企业的护城河。
迈瑞就是医疗器械企业中,把生命线和护城河经营的相当好的企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长期以来都是被国际品牌绝对垄断,国产品牌几乎找不到突出重围的机会。
但迈瑞的董事长李西廷不这么认为,“我们对AED的研发走过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迈瑞研究了全球所有关于除颤技术的专利,找准了自己的切入点。”
迈瑞1996年开始研究双向波技术,2004年正式立项研发除颤仪技术,历经十余年的研究摸索,及各品种除颤产品研发,终于在201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款双向波AED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2013年,迈瑞首台AED问世。如今,迈瑞AED突破美国在除颤技术方面1000多项专利“技术壁垒”的封锁,绕开并实现创新,获得了18项发明专利。
经过几年推广,迈瑞不仅在中国AED市场占到了20%以上的份额,而且已将产品卖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得益于多年来迈瑞每年坚持将营收的10%左右投入研发,2022年的研发投入更是高达将近30亿元。
这是迈瑞的一大步,也是全行业乃至国产品牌的一大步。
结果没想到,树大招风,庞大的技术储备却成了同行剽窃的绝佳“技术库”。
迈瑞从普通监护仪到插件式监护仪再到半插式监护仪,花了20多年时间,好不容易攒全了监护产品线,不光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果同行直接抄作业,通过剽窃迈瑞的专利成果,几年全做出来。这事换谁能接受得了?
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研发、专利保护等尤为重要。特别是与跨国巨头对标,技术壁垒要足够高。
为了支撑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或者说在更高的技术维度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加强研发强度和研发效率。
如果市场上都是这样的企业,大家都靠抄袭来发展,还有谁会踏踏实实搞研究,还有谁会一门心思钻研技术?
如果大家都怎么来钱快、怎么赚钱轻松就怎么做。长此以往,中国的创新环境会发生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中国的创新能力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一种法律制度,进一步的说,法律即奖惩办法。鼓励人们进行脑力劳动,就要“奖励”脑力劳动者以足够的经济回报,“惩罚”那一部分不劳而获的人,继而促进文化、艺术和科学上的发展。
如果没有专利法,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将由于竞争者的自由“使用”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世界药品工业为例,药品公司花费数十亿资金进行多年的投资、研发,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室创作、临床测试时间、政府审批程序,最终才得以上市销售。
然而,一旦成品药的成分经过化学分析,竞争者可以轻易获得成品药的配方并毫不费力地研制出相同效用的成品药。如果没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制止竞争者,药品公司也没有动力去完成上述工作。
事实上,近些年的中国企业也一直在不断用“专利武器”在国际竞争的激烈战场中突围——从被动挨打到寄人篱下,从积极参与到制定标准,再到与日俱增的专利话语权。
越来越多的专利战事被写入教科书,华为、OPPO等中国企业纷纷选择拿起“枪”的同时,也在扩充自己的专利“武器库”。
所以,专利战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两家企业的输赢,更事关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事关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的大局!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看到这一点,陆续出台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同时,也明确了一个信号: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新技术创新发展,就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就是推动中国品牌做大做强,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做强自主创新的基础,才能让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同台竞技!
04
尾声
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本土民族医械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还很多,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层面的技术竞争愈加激烈,低质量的模仿和“抄袭式创新”,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进步。
我们坚信,随着国家对基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强,未来中国会不断涌现像迈瑞这样拥有底层技术的创新性医疗企业,推动着中国医疗企业顺利实现“国产化”,进而让“中国品牌”大步走向世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