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3 年前三季度报告。23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0 亿元,同比增长0.98%;归母净利润1343 万元,同比减少94.44%;扣非归母净利润125 万元,同比下降99.48%。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50 亿元,同比增长7.02%;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减少59.02%;扣非归母净利润2.12 亿元,同比减少65.20%。
行业低迷下营收增速放缓,多业务经营质量有所提升。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下行、建筑业项目开工下降等因素影响,建筑行业相关客户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客户当前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强度有所降低。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2%,收入增速有所降低。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1)造价业务营收36.73 亿元同比+10.00%,报告期内签署云合同25.34 亿元,同比下降8.49%,剔除上年同期签订的多年期合同影响,新签云合同较去年基本持平。行业不景气下造价业务仍体现出较强韧性,造价岗位工具的续费率同比保持提升,数字新成本产品应用率也同比大幅度提升。2)施工业务营收7.52 亿元同比-15.55%。报告期施工业务重点改善和提升经营质量,提高自研软硬件产品销售占比,加大向基建领域的拓展力度,并狠抓回款和控费,通过以上多种措施,报告期内施工业务经营质量有较好的提升,成本费用管控明显加强。3)设计业务营收0.64 亿元同比+5.88%。今年公司设计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子公司鸿业科技的设计产品,但公司持续加强自研数维设计产品的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验证,未来将逐步加大自有数维设计产品的销售占比。
人员成本与折旧摊销影响利润,资源利用效率或将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6.93 亿元,同比增长18.34%,营业总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导致净利润下滑较多。营业总成本增加主要是人力成本和折旧摊销增加所致,其中人力成本增加4.99 亿元,主要是去年员工人数增加所致;折旧摊销增加1.42 亿元,主要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年初结项转入无形资产后开始摊销、西安研发基地在年初投入使用转入固定资产开始折旧所致。过去几年,为抢抓客户行业数字化转型机遇,公司在产品研发、营销渠道建设以及行业PaaS 平台打造上均保持了较高的资源投入强度。
如今公司已打通建筑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行业PaaS 平台初步成型,营销网络覆盖度进一步完善,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客户核心业务场景,着眼于为客户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随着公司营收在未来有望回到原有增长轨道,其与成本费用将形成剪刀差,从而推动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持续看好建筑业数字化广阔市场,加强资源聚焦、严控成本费用。短期而言,中国地产建筑市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呈现下行趋势,客户投入趋于谨慎,但长期而言,公司始终看好建筑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升级,行业复苏回暖后,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期。基于此,公司有望作为建筑业数字化领先服务商,持续助力行业向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发展方向转型。同时,公司也提出了当前的主要经营举措,一是加强资源聚焦,优化产品、区域和业务的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严控成本费用,产品基于业务平台进行开发迭代,销售端加快线索到回款的流程与信息分享,内部管理端则利用数字化手段升级管理水平,不断优化人员与组织结构,并严控预算执行。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营收分别为74.80/82.90/97.3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12.39/16.53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9/32/24 倍。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表现略有疲软,但我们仍看好公司在技术产品、客户市场上的竞争壁垒与领先优势,随着政策刺激下建筑地产市场未来的回暖,公司仍将持续受益于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不断巩固并扩大自身领先优势。因此,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筑行业景气度下降、信息化进度不及预期;施工业务需求释放节奏延后;数字设计业务技术突破遇到瓶颈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