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那么,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保险业应如何具体实践?细分险种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在?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保险资金又该如何助力形成长期股权资本?
11月9日,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宁波举行。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大咖,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对话和探讨。
回归保险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保险学会党委书记、会长董波表示,保险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首先面临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坚定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助力风险减量,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是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新任务。
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同样认为,我国保险业潜力大、空间广,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任,大有可为。因此,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应用方式灵活的独特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除此之外,蔡希良指出,要牢牢把握防控风险这一永恒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当前保险业投资领域积累的风险更为突出,行业要在回归本源、优化结构、规范发展上下功夫,把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落实到位,防范化解风险。
发挥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功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这一表述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对保险业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气候相关风险保险是保险发挥经济减震器功能的重要抓手。郑伟指出,我国的气候保险对气候灾害的经济损失覆盖还较少,保障缺口较大,除了应提高气候风险保险覆盖率,还要提高保险公司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保险监管能力。
同时,他还举例表示,养老保险是保险业发挥社会稳定器功能的重要路径之一,注重宏观精算平衡,合理测算替代率、抚养比和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作用,促进养老“第三支柱”规范发展,构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支付+服务+投资”为寿险转型提供方向
作为保险行业中市场规模最大的险种,寿险业近年来陷入承保业务增速放缓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双重困境。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认为,行业目前已进入深度调整和高质量转型阶段,全行业都在寻找转型的出路。
陈东升认为,寿险业“负债+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老龄化加速、长寿时代即将来临的背景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康宁服务,应当成为关乎人生老病死的寿险业的主业。而服务端的引入,结合传统寿险的二维结构,形成了“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新寿险结构,为行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对于健康险的未来发展,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邵利铎则表示,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疾病谱、医疗技术、健康理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保险业供给、数据共享等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邵利铎指出,未来要通过完善商业健康险发展的顶层规划;推动产品创新,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补充护理险、补充医疗险、失能收入保险等健康险产品,构建全生命周期、全人群产品体系;把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推动健康险从被动支付工具向医疗管理职能转型;推动健康险动能转换、业态升级,强化新技术应用,实施一站式支付结算等具体措施,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普惠保险发展空间非常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5篇大文章。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认为,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其中,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护航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保险具有天然的普惠性。”王廷科举例指出,保险业可以发挥发展防返贫保险,发挥精准到人到户的优势,为脱贫不稳定的和边缘贫困户提供精准保险保障服务,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王廷科指出,保险业做好普惠金融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困难群众、在农村,重要着力点在新市民。关键要发挥好保险的互助、共进、扶危济困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更加适配、更加精准的保险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同样认为,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保险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贝多广表示,对于部分低收入人群而言,普惠保险产品要比普惠贷款更重要。他表示,要在中国推进普惠保险,政府引导必不可少。
“普惠保险必须是商业可持续的,但早期政府支持、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很大程度上比普惠信贷更需要政府支持来突破这个不可能的定理。”贝多广指出,同时要确保触达优先,尽可能下沉,保险机构应在政府支持下,把触达低收入人群的平台或网络建立起来。此外,还要推动产品创新,深入基层,在了解低收入群体需求的前提下,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保险资金助力形成长期股权资本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贾飙认为,我国不缺资金,但是缺资本,特别是缺股权资本。
“保险资金不仅有期限长、来源稳、规模大的优势,而且负债端成本刚性,有偿付能力约束,尤其是有安全性的底线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能够助力股权资本的形成。”贾飙称。
事实上,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就在持续引导、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9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了对负债久期长的保险品种的偿付能力要求,进一步引导“长钱长投”,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REITs的风险因子,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绩效长周期考核,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拉长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周期,降低短期考核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优化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贾飙表示,目前,股权投资已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向。2022年股权投资在保险资金配置中占比已达第三位,约7.8%。大财富市场快速扩容、扩内需战略以及科技化浪潮,为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带来新机遇、释放新动力(310328)、提供新引擎。未来,保险资金应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产业硬核科技、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四个主要方向,助力形成长期股权资本。
校对:高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