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江水商业电讯(11月23日 北京 裴少铭)明年1月1日,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1号、2号规则”即将落地实施,全球ESG治理创新工作新闻近期持续曝出: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财报规则提出了气候要求,欧洲议会将碳捕获和封存项目纳入净零战略,美国能源部拨款推进海洋减碳和碳捕捉技术,我国国家生态环境部发文重启碳配额交易市场,央行宣布境内绿色贷款同比增幅高达36.8%,其中66.8%的资金流入减碳项目。
读着形形色色的有关ESG治理的新闻,人们不禁要问,当前属于自愿公告而无法定义务的国内ESG治理工作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
上市公司ESG:金融领航
要摸清国内ESG业务现状,我们必须用扎实的数据说话。
沪深300ESG基准指数,是沪深两市按照ESG标准从沪深300样本股中剔除中证一级行业内ESG分数最低的20%的上市公司后形成的国内ESG概念基准企业,也是中国股市ESG投资的业绩基准和基本投资标的。截至目前,A股市场300ESG基准指数成分股样本企业合计有235家。
本报记者深入研究沪深300ESG基准指数发现:目前,境内农业领域对ESG基准概念的热情较为冷淡;工业领域对ESG基准概念高度重视但样本企业却高度分散;商业服务业领域对ESG基准概念倾心追捧,尤其是金融行业,已经达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具体数据情况如下:
在第一产业内,属农业综合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有3家。
在第二产业内,属加工制造业41个细分行业部门的上市公司有130家,平均每个行业有公司3家左右,行业企业高度分散:元器件16家、电气设备10家、生物制药7家、汽车整车6家、通信设备5家、IT设备5家、小金属4家、中成药4家、饲料3家、新型电力2家、专用机械2家、运输设备2家、铜2家、水泥2家、水力发电2家、食品2家、石油开采2家、特种钢1家、石油加工1家、乳制品1家、染料涂料1家、汽车配件3家、其他建材2家、普钢2家、啤酒1家、煤炭开采2家、黄金2家、家用电器5家、家居用品1家、火力发电1家、化学制药9家、化纤2家、化工原料3家、工程机械1家、多元金融1家、电气仪表2家、电器连锁1家、船舶2家、玻璃1家、半导体3家、白酒6家。
在第三产业内,在23个细分行业里集中了102家上市公司,平均每个行业分布有样本企业近5家:软件服务9家、医疗保健7家、建筑工程6家、全国地产5家、互联网4家、航空3家、医药商业3家、空运3家、仓储物流3家、文教休闲2家、园区开发1家、影视音像1家、区域地产1家、旅游服务1家、铁路1家、广告包装1家、机场1家、港口1家、超市连锁1家、百货1家。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金融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异军突起,其涉及ESG基准概念的上市公司多达47家。这一数量已经占到沪深300ESG基准指数成分股样本企业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有银行22家、证券20家、保险5家。
一句话,金融行业已经成为我国ESG市场的领头雁。
实体产业ESG:金冠其重
俗话讲,欲戴金冠须承其重。
本报独家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旦选择承担ESG责任,往往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营业成本。对于沪深300ESG内占比为4/5的非金融类企业来说,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我们以全体沪深300成分股样本企业为例分析。在不加入ESG概念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包含金融企业,300家样本企业的成本与营收之比、扣非净利润与营收之比,平均相差不大。具体数据如下:
包含金融股在内,全体沪深300成分股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平均为1048.52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为107.60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10.26%,营业成本平均823.93亿元,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78.58%。
若剔除金融股,253家沪深300成分股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平均为1038.75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为113.52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10.93%,营业成本平均816.16亿元,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78.57%。
如果以235家300ESG成分股样本企业分析,情况则大相径庭。
在ESG基准概念框架下,如果有金融企业存在,235家300ESG成分股样本企业的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比没有金融企业,平均高出5.86个百分点,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低3.92个百分点。
这说明,金融企业摊薄了所有ESG300成分企业的成本,拉高了其主业净利润。换句话说,也就是符合ESG基准标准的非金融企业比金融企业平均支付了更高的营业成本,获得了更低的主业净利润。具体数据如下:
在包含金融股的情况下,235家300EGS成分股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平均为1045.49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为118.26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11.31%,营业成本为818.16亿元,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78.25%。
在剔除金融股的情况下,187家300EGS成分股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平均为961.60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为52.37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5.45%,营业成本为790.27亿元,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为82.18%。
ESG红利释放:亟待健全低碳经济系统
申万宏源投资策略分析师陆灏川认为,追求环保必然导致企业整体成本上升和财务指标恶化。为理顺这一矛盾,我们确实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披、评级、投资体系;同时国家非常重视用金融工具支持企业低碳企业转型。
据申万宏源(000166)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初,国内纯ESG基金有127只,管理资产规模合计620.8322亿元;ESG策略基金205只,资产规模2053.448亿元;环境保护主题基金363只,资产规模3842.49亿元;社会责任主题基金93只,资产规模1466.279亿元,公司治理主题基金25只,资产规模374.8696亿元。
另据德邦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11月上旬,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879只,合计规模达5.72万亿元;另有银行理财ESG产品429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61.07%。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瑶提出,国务院在今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从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政策体系六方面出发,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要求。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系统更需要资金支持。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强绿色投融资机制建设,为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突出作用的重大项目,优先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完善转型金融,为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有效支撑,引导企业及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周登提出,要实现ESG战略目标,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提出,实现ESG战略目标,我国须继续完善建设碳市场。
(本文作者裴少铭,首发于中国工业报;此为作者授权发布传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仟江水电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