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行业周报:限产超预期 库存持续去化

2023-11-27 08:10:06 和讯  国海证券陈晨/王璇
  宏观:本周国内宏观面再出利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金融监管部分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讨论多项房地产金融放松政策。海外方面,周内欧美虽然依旧鹰鸽齐飞,但进一步加息预期已经降至极低水平。
  电解铝:
  供应:周内国内电解铝供应端持续收紧状态,云南地区涉及停产的企业基本完成初步的停产计划,目前涉及到的停产总产能略有超预期,预计减产总产能或达120万吨左右,近期北方进入采暖季,区域内电解铝厂暂未有影响,其他区域暂稳运行为主。从区域供需来看,云南的减产影响逐步兑现,随着前期库存货逐步发运, 且企业年底铝液保供计划的推进,后续云南铝锭产量下滑较为明显。周内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刺激,原铝进口亏损大幅收窄,10月份原铝净进口量超21万吨,海外消费疲软背景下,预计后续海外原铝仍维持较高量进入中国市场。
  需求:周内国内铝下游开工维持弱势,建筑型材版块持续走弱,铝棒库存去库不畅。铝板带箔等版块整体持稳但难抵走弱趋势。铝锭库存得益于铝价低位,下游淡季补库,带动去库,但去库区域主要是巩义地区,无锡及佛山地区库存压力仍表现较大。
  利润:本周电解铝即时成本窄幅波动为主,其中氧化铝现货价格表现疲软,其他原辅料维持窄幅波动为主。周内北方寒潮来袭,煤炭市场小幅反弹,周内国内电解铝企业用电较上周表现平稳。截至本周四国内电解铝即时完全成本在16,241元/吨附近,环比下降19元/吨。周内铝现货价格维持弱势为主,国内电解铝即时盈利窄幅波动,截至本周四电解铝平均即时盈利约为2,578元/吨,环比下降102元/吨。短期来看,氧化铝市场近期减产扰动较多,支撑现货价格止跌,电解铝行业用电成本的窄幅上调或拉动行业即时成本稳定在16200元/吨附近,行业盈利或在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下宽幅震荡为主。
  氧化铝:近期,氧化铝市场利多消息集中释放,先有河南地区部分氧化铝厂因矿山开采受限问题减产,涉及年产能70万吨,后有吕梁地区冬季环保意见函拟对当地氧化铝厂采取限产政策,给予市场氧化铝运行产能下滑预期,北方市场可流通氧化铝现货较前期收紧,或给予北方氧化铝价格较为稳定的支撑,但据SMM,目前吕梁地区氧化铝企业生产暂未受限产政策影响。整体而言,目前云南地区的电解铝企业如期减产,西南氧化铝价格承压,北方地区,河南三门峡矿山生产受限,山西环保问题突出,给予晋鲁豫三地价格暂稳支撑,多空双方博弈下,在显著的供需矛盾暂未出现前,预计下周氧化铝现货价格维持窄幅震荡。
  铝棒:供给方面,11月中下旬暂无消息面扰动,各地维持月初的生产情况。但进入铝棒市场季节性淡季,11月国内铝棒产量环比10月将有下降预期。需求和加工费方面,市场接货情绪较弱且看跌情绪浓厚,各地区铝棒加工费上挺受阻,整体以持稳为主。无锡地区本周市场成交表现平平,铝棒库存因出库不畅出现小幅累库,加工费周环比下跌40元/吨;华南地区铝棒的供求关系趋于稳定,库存持续小幅累库,加工费环比上周持平,但受制于终端需求惨淡,市场成交较差。南昌地区铝棒库存近期维持高位,主因是下游需求下降且汽运货有所到达,但当地贸易商挺价较为坚决,加工费环比分别上涨40元和20元/吨,成交表现偏弱。SMM认为,下半年旺季铝型材消费端表现整体不如预期,进入年末淡季后,近期铝棒市场表现预计仍将延续偏弱局面。
  再生铝:本周铝价震荡调整,废铝价格整体跟随调整,但调整幅度也不及铝价,精废价差有所收窄。废铝市场上下游对价格期望分歧较大,呈现价格博弈格局。本周再生铝合金价格相对稳定,成本方面,周内废铝流通依然紧张,且精废价差继续收窄,再生铝厂低价原料难采,成本端压力未有明显缓解,成本对价格仍有支撑。需求方面,临近11月底,再生铝各厂订单表现稍有分化,大厂汽车方面订单较为饱满甚至有小幅增量;但亦不乏企业需求继续转弱,新增订单愈发减少。供应方面,生产上大厂仍可维持原有开工水平,中小厂受制于订单下行或为降低资金压力开工率选择部分下调,整体开工率短期维系稳中下降趋势。进口方面,近期美元快速走弱、人民币大涨,进口即时盈亏仍可保持小幅盈利状态。目前成本端仍是ADC12价格保持坚挺的最主要因素。
  预焙阳极:石油焦价格微跌,阳极价格持平。截至11月24日,预焙阳极均价为4835.1元/吨,相比于上周持平;中硫石油焦均价为2354.3元/吨,相比于上周下跌54.2元/吨,周环比下降2.2%。
  投资建议与行业评级:短期来看,云南限产略超预期,库存持续去化,叠加宏观面利好不断释放,看好后续供需;长期来看,云南此次限产将进一步强化铝行业长期供给增量有限的逻辑,考虑需求仍有增长点,行业或将维持高景气,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云铝股份、神火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及中国宏桥。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政策管控力度超预期风险;(3)电力供应不足风险;(4)供给增加超预期风险;(5)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6)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