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多领域产品布局,部分单品中国市占率领先,3 年或89 款原料/制剂全球获批。①制剂出海已迈出第一步:公司专注麻醉镇痛领域17 载,始于原料药、历经仿创结合、成于剂型创新、生物药研发。
据公司公告,截至1H23 年,公司已实现37 个高端仿制药产业化,其中包括5 个国内首仿产品,多款产品市占率居前。②小分子创新与生物药皆有布局:公司已有10 余个1 类小分子创新药在研;大分子领域,以抗体和生物偶联技术为主,聚焦在麻醉镇痛、抗肿瘤和免疫类疾病领域潜力靶点。③原料药品种丰富:公司推进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的战略,国内与海外市场并举。截至1H23 年,公司已成功实现26 个化药原料药的产业化。
中短期: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显著,增量品种批量上市。①公司实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保证质量同时成本可控,集采谈判中在价格上更具优势,目前存量大品种集采基本出清。②聚焦麻醉镇痛、心血管、抗肿瘤、内分泌和儿童用药领域,多产品已经实现原料药自主供应。1H23 年,国内共8 种制剂与5 种原料药申报上市,美国2 种制剂与2 种原料药申报上市,其中纳美芬已获FDA 批准上市。未来增量品种批量上市,有望借助集采放量推升营收增长。
长期:麻醉镇痛市场逐渐恢复,海外业务空间广阔。①公司已上市麻醉镇痛及相关领域产品10 余个,在研20 余个。国内麻醉镇痛市场增速逐步恢复,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院端手术量的提升,麻醉镇痛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②国际化平台支持海外业务拓展,目前公司共有3 个制造中心,包括2 个国际化制造基地。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产业基地二期工程鼻喷剂及预充针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助力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存量品种集采压力基本出清,增量品种有望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预计公司2023-25 年营收11.74/14.33/17.58 亿元,同比+0.3%/+22.0%/+22.7%。归母净利润2.48/2.84/3.26 亿元,同比+0.5%/+14.7%/+14.9%。参考同行业可比估值情况,给予2024 年26 倍PE 估值,6-12 个月内目标市值74 亿元,目标价61.62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创新失败、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药品审评审批政策、产品无法中标药品集中采购等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