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流感发病率超3年同期 医药产业升级加速

2023-12-04 10:10:06 和讯  华鑫证券胡博新/吴景欢
  医药行业观点
  1.流感发病率超过去3年同期,检测、治疗和预防产业链关注度提升
根据《流感检测周报》,截止11月26日,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2023 年第47 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1%,高于前一周水平(6.1%) ,高于2020-2022年同期水平(2.5%、2.8%和2.5%),对比新冠疫情前5年,目前流感检测阳性率依然最高。流感、RSV等呼吸道传染病已伴随人类历史有百年时间,新冠疫情管控只是短期减弱其传播,放开后依然形成感染的高峰。美国CDC跟踪RSV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2022年形成感染高峰之后,2023年RSV的发病率依然提升。全球多地海关已要求加强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检测,12月2日国家卫健委联防联控会议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加强保护。
  2.出口突破陆续落地,创新药+生物类似物+高值耗材值得持续关注
君实生物、百奥泰、亿帆医药品种先后获得FDA上市许可强化中国药企出海的信心,从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美国市场定价的溢价率来看,海外规范市场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弹性,2024年进入销售的验证阶段,其销售弹性值得期待。未来海外模式探索的成功,对于在研储备海外上市的临床阶段品种,其价值也有望逐步发掘。对于ADC、CAR-T、双抗等创新药平台,部分中国企业已获得全球领先,单品种海外授权的落地也有望迎来平台的价值重估。
  3.2023年医保谈判结果将发布,自我造血实现价值突破
2023年医保谈判已于11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最终结果预计12月发布。分析历年新进医保谈判的品种的情况,大部分品种纳入医保后销量放量增长,虽然价格下降了,但商业化价值加速,尤其是对Biotech类企业的现金流改善非常显著。在目前医药投融资受限的背景下,依靠医保增量,能实现自我造血的Pharma公司或者即将转入盈亏平衡的biotech公司更具有发展优势。
  4.双通道和门诊共济下,药店的渠道价值提高
  近年来线下零售药店一直受到线上渠道的挤压,购药人群被分流,O2O等补贴政策也导致部分品类价格下降,虽然头部连锁药店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主要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推动。DTP药房和慢病用药是药店获得客流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线下药店维持客流的主要支撑。在门诊统筹政策下,药店购药的医保支付从个人账户转向统筹账户,我们认为更能有效吸引购药通道从等级医院转向零售药房,一是更为便捷的购药方式,二是更高报销比例,价格更划算;三是更多品种品牌供选择。
  综合医院和药店的统筹支出,零售药店接入统筹,加上个人账户分担,更有效平抑医保总费用支出增速。同时,医保部门的出发点并非只有单一的控费目标,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资金分配的调整,更重要的目标充分利用结余惠及更多人群。短期统筹品种价格调整,影响了药店的部分利润,但零售药店在居民健康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在人口老龄化阶段,线下药房分担了更多健康服务的功能,也体现出渠道价值的提升。
  5.拓展重磅新药的范畴,更多即将落地的品种值得期待
GLP-1、AD是目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其中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已具备超重磅品种的潜力,国产双靶点GLP-1已有进入临床的品种,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糖尿病II期临床研究结果发布,减重降糖双达标,进一步增加对国产创新的信心。AD检测方面,国内首个PET显像剂已于2023年10月获批上市。实际中国对新药的研发追赶在多个领域突破,而其中抗流感药物、带状疱疹疫苗、自免疾病药物等重点领域已有国产药物上市或者即将申报上市,其市场空间也具备培育过十亿品种的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