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金属:美国PCE 指数低于前值,国内11 月PMI 环比小幅回落
国际方面,美国商务部发布数据,美国10 月PCE 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低于前值的3.4%,符合市场预期。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PCE 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5%,低于前值的3.7%,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结束本轮加息周期并将开启降息的预期升温。周四,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1.8 万人,和前一周修正后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相比增加7000 人。美国该数据自9月以来一直在攀升。国内方面,据国家统计局,11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略低于上月0.1 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PMI 为50.5%,比上月下降0.2 个百分点。综合PMI 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 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建议关注:金诚信、西部矿业、洛阳钼业、云铝股份、中国铝业、天山铝业、神火股份、创新新材、南山铝业、索通发展、锡业股份等。
铜:海外供应端有所干扰,支撑铜价走高
本周LME 铜收报8625 美元/吨,较上周上涨2.19%,沪铜收报68360元/吨,较上周上升0.46%。供应端,据SMM 周内Cobre Panama 铜矿由于当地抗议示威中断了矿山的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导致铜矿电力供应中断,矿山被迫停产进入检修阶段,巴拿马总统宣布关停Cobre 铜矿,铜精矿供应端放量或不及预期,国内冶炼厂虽有备货需求但交易商现货寥寥。需求端,本周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较上周回升5.27 个百分点,最终录得72.97%,主因上周出现的部分铜杆厂减产、停产情况在本周恢复正常生产所致实际从整体消费来看,本周精铜杆行业订单并无好转,周内新增订单仍表现不佳,库存方面,本周精铜杆企业正常排产,但新订单持续呈现下滑趋势,叠加下游提货速度放缓,本周成品库存量较上周增加。
铝:需求不足下游开工减少,铝价有所下跌
周内铝价下跌,LME 铝收报2200 美元/吨,较上周下跌1.12%,沪铝收报18530 元/吨,较上周下跌1.3%。供应端,据SMM,近期河北、山东地区大型氧化铝厂相继进入检修阶段,涉及年产能总计约340 万吨,北方地区氧化铝现货发运效率降低叠加河南地区矿石供应问题限制部分产能开工,现货供应偏紧。电解铝方面,云南省内四家电解铝企业基本完成减产工作。需求端,本周国内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环比上周下滑0.1 个百分点至66.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7 个 百分点。周内铝型材及铝箔板块开工率再度出现下移,虽在终端车企年底冲销量带动,汽车型材订单回暖,但难以扭转建筑型材疲弱与光伏型材下滑带来的影响;铝箔则因包装产品需求遇冷而开工下行。其余板块本周开工尚可持稳运行,但受订单不足及天气转冷影响,短期开工难以上行,铝下游开工率将持续受需求不足制约而走弱。
锡:下游需求减弱,锡价持续下行
本周LME 锡收报23850 美元/吨,较上周下跌1.16%,沪锡收报19.82万元/吨,较上周下跌0.72%。供给端,据SMM,本周云南和江西地区精炼锡冶炼企业合计开工率为63.91%,较上周小幅下跌0.52 个百分点。其中云南地区冶炼企业开工率为69.25%,较上周降低0.16 个百分点,本周大部分冶炼企业保持较为稳定的生产状态,短期暂无检修计划,与生产预期相符。需求端,据SMM,周初因锡价回落吸引下游企业进行采购备库,下半周锡价略有回升,下游企业多持观望态度,现货市场成交降温,总体来说,看跌情绪下市场接货节奏趋缓,整体现货成交冷淡。
锌:订单并未好转,锌价震荡偏弱
本周LME 锌收报2520 美元/吨,较上周下跌1.58%,沪锌收报2.06万元/吨,较上周下跌2.18%。供应端,SMM 七地锌库存总量为8.79万吨,较11 月27 日下降0.12 万吨,国内库存录减。周内库存微降,主因市场到货正常,下游企业逢低补库增加;其中天津库存微增,主因全胜新仓库启用,带来一定增量。整体来看,原三地库存下降0.07万吨,七地库存下降0.12 万吨。需求端,据SMM,开工率方面,镀锌板块开工率上升4.05 个百分点至62.58%,主因环保限产结束后恢复正常开工,但下游订单仍较弱,未见明显增量,部分企业存在停产线的情况;压铸板块提升1.19 个百分点至48.53%,虽订单情况未见明显变化,因锌价下滑和补订单的情况影响开工提升;氧化锌板块开工率环比减少0.5 个百分点,电子、化工及陶瓷等板块无起色下整体订单偏弱,氧化锌企业开工率有所减少。
能源金属:11 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回落,FEOC 细则下国内锂电企业出口链或承压
据乘联会统计,11 月1-26 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6.3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3%,较上月同期下降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51.7 万辆,同比增长34%;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67.9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747.9 万辆,同比增长36%。2023 年1-10 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44.5 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 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0 万辆,同比增长77%,占比新能源汽车出口97%。此外,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外媒消息,当地时间周五,美国能源部发布关于“敏感外国实体(ForeignEntity of Concern,FEOC)”的解释文件,将受到中国、俄罗斯、朝鲜、伊朗四国所有、控制或受其管辖的实体被认定为FEOC;若被认定为FEOC 则从2024 年开始无法享受美国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税收抵免,从2025 年开始无法享受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的税 收抵免,国内锂电企业出口链或受抑制。建议关注:赣锋锂业、中矿资源、天齐锂业、永兴材料、盛新锂能、藏格矿业、盐湖股份、雅化集团、西藏矿业、川能动力、华友钴业、腾远钴业、盛屯矿业、寒锐钴业等。
锂:供需过剩、市场情绪悲观,成交意愿寥寥致锂价下跌本周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为13 万元/吨和11.95 万元/吨,环比上周下跌5.8%、6.3%。碳酸锂方面,当前碳酸锂市场短期供应过剩的局面依旧维持,市场情绪依旧偏悲观拖累碳酸锂报价成交重心下移。供给端,据SMM 和生意社,国内盐湖大厂放货8000 吨碳酸锂消息于11 月29 日尘埃落地,市场对后续市场流通量存明显增量预期,加之海外进口锂盐陆续到港等因素的影响,供应端压力仍存。需求端,据SMM,正极端部分大厂因自身订单亦存在被电芯厂减量的情况,对锂盐整体承接力度有限,碳酸锂价格下跌行情下采买意愿偏消极。氢氧化锂市场依旧偏弱,供给端,当前氢氧化锂供应端产量有所收缩,部分企业受利润收窄及年末回款需求带动下,采取去库策略,库存缓慢下行。需求端,当前下游高镍需求依旧处于持续走弱状态,动力、正极端采买意愿偏淡,提货缓慢,市场整体成交氛围清淡,预计短期价格依旧维持下行趋势。
镍:市场成交持续偏弱,硫酸镍价下滑
本周电解镍、硫酸镍价格分别为13.1 万元、2.83 万元/吨,电解镍较上周上涨0.7%,硫酸镍较上周下跌4.4%。电解镍方面供需目前仍旧维持供强需弱的格局,根据长江有色,供给端,后市有新增产能投放,全国电解镍产量将会继续爬坡。需求端,市场需求迟迟不能起量,终端不锈钢市场成交持续偏弱,钢厂在利润收窄的情况下开始扩大减产规模,对电解镍需求减弱。硫酸镍市场呈供需双弱状态,供给端,据SMM,由于硫酸镍的产能大幅过剩,硫酸镍一直为需求导向型产业,盐厂大部分以销定产,始终保持库存相对低位。需求端,12 月前驱体端受下游去库影响,订单减量严重被倒逼减产,因此11 月对硫酸镍的采购需求始终呈弱,以小体量补库为主。
钴:市场需求弱势局面难改,市场或维持跌势。
本周电解钴、硫酸钴价格分别为21.8 万吨、3.38 万元/吨,较上周分别下跌10.5%、2.2%。电解钴方面,据SMM,供给端,本周电解钴产量表现较为稳定,社会层面仍有一定的库存,整体供应仍偏宽松;需求端,电解钴下游消费市场表现依旧较为寡淡,周内询盘及成交更为清淡。供应宽松而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当前电解钴市场依旧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在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走弱下,电解钴现货价格维持下行态势。硫酸钴方面,供应端,虽然近期冶炼厂有部分减量,但前期硫酸钴及氯化钴均有一定的库存积累,加之贸易商库存在内,整体供给表现充足;而需求端,动力及数码需求均表现较弱。
稀土:需求不济,稀土价格不断走低
本周稀土价格反弹,氧化镨钕收盘价47.26 万元/吨,环比下降4.05%。
11 月轻稀土市场行情走势下滑,据生意社,供给端,近期稀土市场刚需成交为主,交投情况冷清,商品产量和市场库存出现双降,市场整体支撑力不足,悲观情绪加重。需求端,稀土市场价格不断走低,下游磁材厂多以销定产,行业整体新增订单少,利润率不断下降,致使中小厂家生存艰难,金属镨钕价格仍然倒挂,成交情况不佳,多数磁材企业开工率下滑至7 成左右,消耗库存为主,采购减少使得国内稀土市场价格低迷不振。建议关注: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中科三环、中国稀土、盛和资源、北方稀土等。
贵金属: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美元指数连跌,贵金属价格上涨本周COMEX 黄金周五收盘价2091.7 美元/盎司,较上周上涨4.39%,COMEX 白银周五收盘25.89 美元/盎司,较上周上涨6.21%,美元指数本周五收盘价103.38,较上周五收盘价下跌0.2%;美元指数已经连续下跌了5 个交易日。美联储释放鸽派信息,使得市场对美联储已完成加息将提前开启降息的预期加强,美元指数跌至三个半月低位。 受美元走低的影响,贵金属价格上涨,11 月COMEX 黄金期货月度涨幅为 3.1%,COMEX 白银期货月度涨幅为 11.93%。建议关注:山东黄金、银泰黄金、中金黄金、赤峰黄金、玉龙股份、湖南黄金等。
风险提示:金属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需求大幅下滑,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