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12 月4 日至12 月10 日,我国共进行了五次航天发射,两次为固体火箭,三次为商业火箭发射,其中两次为民营火箭公司发射。商业航天时代,航天活动遵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因此运载火箭的低成本、大运力是未来的趋势。固体火箭发射便捷灵活,而液体火箭引领可回收技术发展。
近年来我国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星网+G60 星链的建设推进,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参考SpaceX 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
一周五箭,商业航天提速。2023 年12 月4 日至12 月10 日,我国共进行了五次航天发射,两次为固体火箭,三次为商业火箭发射,其中两次为民营火箭公司发射,代表着商业火箭在航天发射参与程度提升。捷龙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捷龙三号顺利迈入商业化发射交付新阶段;谷神星一号是星河动力研制的一款固体运载火箭,本次发射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首次成功实施晨昏轨道发射任务;朱雀二号是蓝箭航天研制的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此次发射标志技术状态成熟度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可靠性达到商业化发射交付要求。此外,根据东方空间官方微博,东方空间的中型全固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引力一号”也将于12 月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首飞,商业火箭发展迎来提速。
商业航天“低成本、大运力”势在必行。商业航天时代,航天活动遵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机制,因此运载火箭的低成本、大运力是未来的趋势。固体火箭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小型化,同时方便存储,可以实现快速响应的发射。
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具备6.5 吨LEO 运力、4.2 吨SSO 运力,若首飞成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垂直起落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回收手段,目前主要由美国的SpaceX 引领该技术。液体火箭有更高的性能,同时可以多次启动和推力可调,进而实现火箭的垂直回收,对于降低发射成本至关重要。我国航天界虽然还未完成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的入轨发射及垂直回收的全流程工程实践,但已经对相关理论做了多年储备,多家公司完成了地面近距离的火箭垂直着陆“蚱蜢跳”试验,真正工程实现值得期待。
卫星互联网战略价值凸显,扬帆起航在即。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 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相较于地面通信,卫星通信具备广覆盖、低延时的特点,并呈现宽带化、低成本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需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无线电规则》按“先登先占”的原则协调分配。各国在低轨卫星竞争加速,Starlink 计划到2027年部署4.2 万颗卫星,目前已发射超过5500 颗。近年来,我国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为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星网+G60 星链的建设推进,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参考SpaceX 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火箭核心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
风险因素: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我国卫星发射计划低于预期。我国卫星地面设施和运营服务建设不及预期。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国外卫星发射技术有更快的突破。
投资策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航天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星座的建设、大运力低成本趋势正引领商业航天开启新时代。
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 卫星制造:推荐铖昌科技、上海瀚讯、国博电子、佳缘科技,建议关注复旦微电、臻镭科技、天奥电子、振芯科技、中国卫星、上海沪工、铂力特、智明达、航天电子、航宇微、陕西华达、天银机电、中瓷电子、光库科技。
2、 商业火箭:建议关注国科军工、铂力特、斯瑞新材、航天电子、高华科技、奥普光电。
3、 地面设备:推荐海格通信、七一二、移远通信、深南电路、中兴通讯,建议关注盟升电子、华力创通、星网宇达、信科移动。
4、 运营服务:建议关注中国卫通、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