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2024年年度策略:凛冬或将止 一阳待复生

2023-12-21 18:20:07 和讯  华福证券杨钟/戴晶晶/赵心怡
周期至暗时刻已过,黎明渐行渐近。从半导体领域来看,自2023年3月起,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实现连续七个月的环比增长。与此同时,23Q3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及晶圆厂的营业收入大多实现环比增长,半导体景气回升或已接近破晓时分。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PC方面,23Q2全球PC出货量创22Q1之后的首次环比增长,并在23Q3继续环比提升,强化回暖趋势;智能手机方面,2023年9月我国手机出货量实现同比+60.93%、环比+78.14%的亮眼成果。整体来看,消费电子整体需求正在稳定修复,Canalys预计智能手机和PC将在2024年实现温和增长。从库存角度来看,一方面,全球主要芯片厂商23Q3显现库存拐点;另一方面,受益于消费电子回暖,被动元件、PCB、光学元件等环节有所拉货,库存去化接近尾声。综上所述,经历了一到两年的下行周期,当前电子行业基本面“筑底”已基本完成,且出现企稳回升迹象,由此我们在当前时点不宜过度悲观,寒冬渐远,静待春归。
技术创新多点频出,引领需求企稳回升。2023年初至今,电子行业产品终端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首先,自OpenAI发布ChatGPT将AI大模型推向新高度以来,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拥抱AIGC,并快速推动终端应用的革新。近期,AI在边缘侧的应用正加速落地。在AI PC方面,联想率先展示其AI PC产品,惠普、宏碁等PC厂商也表示将在2024-2025年推出全新AI PC方案,而英特尔、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纷纷在该领域展开布局。在AI Phone方面,从2月高通展示其手机端离线运行大模型,到近期谷歌发布首款搭载端侧大模型的手机、三星自研生成式AI模型并将搭载于Galaxy S24等,我们看到国内外厂商在持续发力AI Phone。在AI大模型浪潮的赋能下,未来智能手机和PC的演进或将迎来更多“质变”性创新。与此同时,苹果第一代MR产品Vision Pro于今年6月发布,预计于今年12月开始量产并逐步问世。Vision Pro在核心硬件(光学、显示、交互)和生态应用上均有显著创新,亦有望引领XR产业迈入新成长轨道。除此之外,近年来,得益于折叠屏手机机身轻薄化、价格亲民化,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异军突起,销量持续提升,有望成为智能手机新增长极。后续看来,随着相关创新终端推向市场,并逐步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则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为电子行业增加新的源头活水。
核心技术仍被卡脖子,自主可控进入深水区。美国对华半导体技术的限制已长达数年之久,而在此期间,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推进得如火如荼。
立足当下,虽然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国产替代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但核心底层技术依然与海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领域持续深耕细作的相关公司,依然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近期,美国商务部计划限制出售AI芯片并扩大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清单,技术封锁愈演愈烈,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已然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展望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静待国内厂商的播种耕耘逐渐开花结果。
投资建议:半导体零部件,建议关注:新莱应材、正帆科技、昌红科技、晶方科技;半导体材料,建议关注:南大光电、鼎龙股份、江丰电子;AI应用终端,建议关注:华勤技术、春秋电子、福蓉科技、宇环数控;XR,建议关注:苏大维格、腾景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汽车智能化,建议关注:纳芯微、万集科技、德赛西威、经纬恒润;服务器,建议关注:朗科科技、飞荣达、胜宏科技、沪电股份;被动元器件,建议关注:风华高科、顺络电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