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更新报告:TLAC缺口有多大?

2023-12-26 09:55:05 和讯  浙商证券梁凤洁/陈建宇
  投资要点
  预计2024 年银行TLAC 缺口1.0 万亿元,供给压力好于市场预期。
  TLAC 要求是什么?
  从定义来看,根据我国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下称TLAC 要求),总损失吸收能力,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分为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银行的处置实体应当持有的损失吸收能力下称TLAC 工具),和内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处置实体向重要附属公司承诺和分配的损失吸收能力)。根据TLAC 要求,TLAC 工具可以理解为剩余期限一年以上的银行资本基础上,加上满足TLAC 要求的非资本债务工具。目前,我国TLAC 工具的覆盖范围,与我国银行的资本工具基本一致。
  从范围来看,TLAC 要求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当前我国共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从要求来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同时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即:(TLAC 工具-扣除项)/RWA),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即:(TLAC 工具-扣除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两项要求。
  其中,我们重点关注风险加权比率。根据要求,(TLAC 工具-扣除项)/RWA 需要在2025 年1 月1 日起不低于16%、2028 年1 月1 日起不低于18%,2022 年1 月1 日后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需要在认定内三年内满足TLAC 要求。
  ①存款保险基金可以计入TLAC 工具,其中在TLAC 风险加权比率最低要求为16%时,存款保险基金最高计入RWA 的2.5%;18%时,最高计入3.5%。②需同时满足TLAC 和缓冲资本要求(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满足缓冲资本要求的核心一级资本工具不能计入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
  TLAC 缺口有多大?
  我国银行TLAC 工具补充压力好于市场预期。
  (1)达标压力可控,归因存款保险基金对冲。①短期来看,假设2024 年五大行归母净利润同比0%增长,RWA 同比增长8%(23Q3 末 12%),假设存款保险基金按照RWA 的2.5%纳入TLAC 中,经测算,2024 年我国五大行TLAC 缺口约为1.0 万亿元。②中长期来看,2024 年以后,TLAC 工具补充压力边际趋缓,如假设2028 年达标缺口,在2025-2027 年均匀发行,则平均2025-2027 年每年需要补充约9300 亿元TLAC 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如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则大行每年都将因RWA 的扩充速度快于内生资本补充速度,面临TLAC 工具的补充压力,稳定银行盈利能力的迫切性加大。以2028 年为例,尽管2028 年初时,四大行已达标18%的TLAC 要求,为了保证2028 年底仍然达标,在2028 年内,四大行仍需要补充近5 千亿元的TLAC 工具。
  (2)资本新规实施有望潜在缓解达标压力。资本新规落地,银行资本要求整体有所放松。尤其对于高级法银行,将充分受益于限制性底线降低。如假设五大行2024年起RWA 下降3.0%(参考2 月21 日报告《温和加杠杆的开端》,测算的权重法银行改善情况),则2024 年TLAC 工具缺口将进一步下降至6812 亿元。
  (3)各家银行已陆续对资本补充做出安排。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2023 年建行获批20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额度,农行、中行分别获批4500 亿元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额度。其中,中行、农行、建行已发行1600、1200、10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可计入TLAC 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TLAC 工具可以是非资本的债务工具,预计发行成本优于资本工具,后续如有专门的TLAC 工具发行计划,预计各家大行仍将优先发行TLAC 工具,后续持续关注。
  当前银行板块观点?
  前期市场担忧国有行TLAC 工具缺口较大,如集中在2024 年大规模发行可能导致短期债市流动性出现压力,经测算,TLAC 工具缺口压力好于预期。
  看好“大而稳+小选美”的“哑铃组合”。①大而稳:优选股息高、拨备厚、渠道下沉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②小选美:优选弹性大、区域佳、模式优的中小银行,推荐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关注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暴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