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摩根资产管理在上海举办《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20年20城”启动活动。展望2024年,摩根资产管理旗帜鲜明地表示:“当前或是投资者在投资路上再出发的好时机。”
“在砥砺前行中,我们可以暂时停车、等待天气好转,但代价可能是更晚到达目的地,2024年的市场形势也适用于同样的道理。”摩根资产管理在2024年展望中表示。其认为,尽管环境相对低迷,但过去两年的各种不利因素已经为2024年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投资条件,固定收益或将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多数股票市场估值似乎已经更为合理。
A股盈利预测下修压力有望缓解
国内经济方面,摩根资产管理预期,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但在力度上保持平衡,以避免债务杠杆率的大幅提升。比如,房地产政策有可能在2024年启动新的旧改投资,拉动市场需求,楼市的情景可能是弱复苏。
国内A股方面,摩根资产管理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认为,进入2024年,伴随经济增长预期企稳,盈利预测下修的压力有望缓解,叠加货币宽松政策逐渐落地,A股市场情绪可能得到一定提振,加之一季度有望见到工业企业进入补库存阶段,市场中盈利前景稳定的板块和标的可能存在上行空间。
经历了盈利预测的下修后,市场对于中国股票的预期已经相对稳定。多家大型科技平台的通讯服务与非必要消费类股票的目前市盈率均低于15年平均值,但总体盈利在2023年与2024年预期能持续增长。
除了盈利增长,摩根资产管理认为,部分中国股票的股息收益率也具有吸引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中,上市公司往往减少新增项目投资,转而采取增加派息的方式回馈投资者,截至2023年10月底,Wind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的总体股息收益率已经达到2.7%。
具体板块而言,朱超平建议,自身具有增长逻辑,以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低的板块值得关注。当前,中国制造业结构正出现变化,加上人工智能新一代的通用技术创新,都可能意味着更多投资机会,比如AI供给端、AI应用端(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300024)、办公应用、娱乐等);新能源、电动车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持续受到政策支持,同时也具有国际的竞争力,海外需求或可提供盈利来源,而消费电子周期复苏、AI手机PC驱动换机、MRAR等新品周期驱动,三重逻辑共振或将带来2024年内的板块性行情。
美国有望在二季度左右进入降息周期
展望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朱超平表示,历经两年货币紧缩之后,预期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但仍有望保持一定韧性,特别是美国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较高,不过,鉴于当前美国通胀水平,加之美联储的鸽派表态,预计美国有望在2024年二季度左右进入降息周期。
在此情境下,朱超平建议,投资者在追求资产增值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美股的潜在风险,包括美国财政赤字、大选、地缘政治、油价等方面,关注中短久期债券和防守型股票在均衡配置、降低组合波动、增强组合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欧洲和日本市场的前景,朱超平表示,欧洲经济增长预计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增长风险在上半年得到释放,伴随通胀下行,居民实际收入有所提升,消费有望获得支持,制造业也有望看到需求回升。日本方面,则继续关注通胀趋势和日本央行的政策调整。
那么,海外股票、债券与现金各自存在什么机会?朱超平对比了标普500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倒数)、美国投资等级债券收益率(相对于标普500的信用风险)和美国三月期国债的收益率(现金的代表),评估了股票、债券、现金这三大类资产的相对吸引力。
朱超平认为,由于经济前景存在风险,且整个成熟市场通胀压力消退,未来12个月内现金利率和短期债券到期收益率有很大可能下跌,如果投资者现在持有过多现金,可能错失股债市场的投资回报;相对应,美国或许能避免衰退,进而支持整体指数的回报,但由于估值存在分歧,而美国以外地区相对的估值较低且企业盈利可能上调,因此其他地区股市的回报前景可能较好。
警惕海外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
那么,2024年需要注意哪些风险?摩根资产管理认为,考虑过去两年的经验,他们更聚焦在亚太地区投资者面对的潜在挑战,而非可能的资产价格上涨趋势。
首先,从整体发达经济体严重衰退的风险切入,经济增长疲弱会对企业盈利造成负面冲击,但货币政策转向可能会启动一波估值重估行情。回顾历史,基金的资金流向数据表明投资者通常较晚加入股市复苏行情,因为他们希望取得更多经济与企业盈利复苏的证据,也因此可能错失市场反弹早期阶段的回报。因此,一旦经济数据恶化后开始企稳,投资者或许可以开始将资金投入股票。
而更具挑战性的情景,是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长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下行,但通胀却居高不下。各央行坚持关注通胀,代表他们倾向于维持高利率以打击通胀,而非降息以拉升经济,这可能导致股债相关性再度转正,且这两类资产类别同时出现负回报。
在此情景下,摩根资产管理认为,短久期债券有望可以提供收益,在目前的高收益率之下尤其如此,同时短久期债也帮助限制了久期风险。此外,基础设施与实物资产等另类资产,有助于管理通胀期间的下行风险,因其带来的营收会与通胀联动。
最新评论